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41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提高水处理质量的加药装置。它包括溶液箱,通过溶液箱出水阀与溶液箱出液口连接的储液箱,通过储液箱排液阀与储液箱出液口连接的计量泵,设置于溶液箱进液口上的溶液箱进液阀,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以及控制器;第一低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下部,第一高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上部;第二低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下部,第二高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上部;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均采用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电连接。

An automatic control dosing device for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of converter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或者发电系统中的净水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阀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通过依次将三相交流电压连接到直流端得到期望的直流电压和实现对功率的控制。换流阀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大量的热量需要阀冷系统来进行散热。阀冷系统分为内冷系统和外冷系统,内冷系统将阀体上各元器件的发热量排除到阀厅外,保证换流阀温度在正常运行范围内,外冷系统对内冷系统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较低范围。换流站阀外冷系统主要包括净水系统20、阀冷系统30及换流阀40,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而净水系统的加药装置主要由溶液箱、储液箱、电动搅拌机、计量泵、管路及阀门等构件组成。现有的加药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溶液箱的水引自生活水箱的水,手动打开溶液箱净水阀后,水进入溶液箱,手动往溶液箱加遥控口加入混凝剂-碱式氯化铝(PAC),通过手动启动溶液箱中的搅拌器后,碱式氯化铝和水在溶液箱中充分搅拌混合,然后手动打开溶液箱排液阀,使得搅拌后的液体进入储液箱,然后打开储液箱的排水阀后,通过计量泵将药液抽至沉淀池,在沉淀池中与需净化的水发生反应起到絮凝作用使泥水分离,进而起到净化作用。净水站系统处理的原水来源于距离站外较远的水库水,在实际运行中,水库水的水质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例如,雨季的到来,会使得原水浊度迅速加大。站内每次抽水后都是通过人工加药的方法来处理水质,药液配置是由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进水至溶液箱、启动搅拌机、排水至储液箱均需手动操作才能完成,为保证储液箱中有足够的药水送至沉淀池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上述过程需重复不断的操作。这样,需要运行人员加药时长时间在现场,执行完上述步骤后才能离开,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在正常运行时,如果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定时或者及时的到现场再次加药,可能导致储液箱中的药用完后未能得到及时的补充,此时的水便不能得到药物的絮凝作用,进而净水系统处理后的水质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有的甚至处理后的水还存有大量的凝砂。这些水通过工业补水泵流到阀外冷系统,随着时间不断积累,这些泥沙就会堵塞管道,由于管道堵塞,补水流量较小,工业补水泵不能正常的给喷淋水池补水,这就造成喷淋水池的液位持续下降。同时,凝砂会将软化罐内树脂包裹,使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喷淋水的电导率不断升高,这时阀冷系统将强制性排污,将喷淋水池内的水不断向外排出,极大的浪费了水资源。若该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导致阀外冷系统给内冷系统散热冷却效果大大降低,如果不能满足内冷水进阀温度和出阀温度的要求,将会限制了直流系统的输送功率,甚至造成直流双极闭锁,这样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净水站自动加药装置,提高阀外冷水质量以确保高压直流输电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确保水质达标且水质稳定的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包括具有搅拌机的溶液箱,通过溶液箱出水阀与溶液箱出液口连接的储液箱,通过储液箱排液阀与储液箱出液口连接的计量泵,设置于溶液箱进液口上的溶液箱进液阀,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低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下部,所述第一高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上部;所述第二低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下部,所述第二高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上部;所述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均采用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电连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净水后水质得到本质的改善,阀外冷盘管结垢不再增加。因此可降低阀外冷盘管维护的频次和费用。(2)本技术能够确保所有时段喷淋水池电导率均能保持在合格范围内,继而避免阀冷系统强制性排污,故能极大的节约水资源。本技术不会导致工业补水泵和阀外冷系统堵塞,极大的减轻了运行人员的监盘压力。(3)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投资少,回报高,可运用于其它有水冷却系统或有净水系统的发电厂、换流站或者其它工业基地,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换流站阀外冷系统的简示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以附图为基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图2-3所示的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包括具有搅拌机QJB的溶液箱1,通过溶液箱出水阀F2与溶液箱1出液口连接的储液箱2,通过储液箱排液阀3(常开)与储液箱2出液口连接的计量泵4,设置于溶液箱1进液口上的溶液箱进液阀F1,第一低液位开关D10,第一高液位开关D11,第二低液位开关D20,第二高液位开关D21,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低液位开关D10设置于溶液箱1的下部,所述第一高液位开关D11设置于溶液箱1的上部;所述第二低液位开关D20设置于储液箱2的下部,所述第二高液位开关D21设置于储液箱2的上部;所述溶液箱进液阀F1及溶液箱出水阀F2均采用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低液位开关D10、第一高液位开关D11、第二低液位开关D20、第二高液位开关D21、溶液箱进液阀F1及溶液箱出水阀F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优选采用PLC控制器,工作控制逻辑如下:当溶液箱液位低于第一低液位开关D10时,第一低液位开关D10和第一高液位开关D11常闭节点闭合,溶液箱进液阀F1得电打开,给溶液箱补水,继电器J1也同时得电,继电器J1常开节点闭合,随着进水的增加,当溶液箱液位超过第一低液位开关D10时,第一低液位开关D10常闭节点断开,继电器J1自保持;随着进水的继续增加,当溶液箱液位超过第一高液位开关D11时,第一高液位开关D11常闭节点断开,溶液箱进液阀F1失电关闭,停止给溶液箱补水,同时继电器J1失电,继电器J1常开节点打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包括具有搅拌机的溶液箱,通过溶液箱出水阀与溶液箱出液口连接的储液箱,通过储液箱排液阀与储液箱出液口连接的计量泵,设置于溶液箱进液口上的溶液箱进液阀,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下部,所述第一高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上部;所述第二低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下部,所述第二高液位开关设置于储液箱的上部;所述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均采用电磁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溶液箱进液阀及溶液箱出水阀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流站净水系统自动控制加药装置,包括具有搅拌机的溶液箱,通过溶液箱出水阀与溶液箱出液口连接的储液箱,通过储液箱排液阀与储液箱出液口连接的计量泵,设置于溶液箱进液口上的溶液箱进液阀,第一低液位开关,第一高液位开关,第二低液位开关,第二高液位开关,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下部,所述第一高液位开关设置于溶液箱的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杨家凯沈燚杨寿源杨春欢张琼晏庆丰代显忠朱晓丽王荣富何盛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