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及其操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6041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及其液滴操控的方法。液滴操控芯片包括:基底;微流通道,设置于所述基底中,用于容纳两种不相融合液体;光热波导,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底上,包括光信号输入端和激发端,所述光信号输入端用于接入光信号,所述激发端用于在所述微流通道内的其中一种液体中激发形成双极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该微流控芯片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可用于融合、捕获和释放不混相载油中的皮微升液滴以及微米物体的选择性包裹,液滴操控方法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和可行性,对外界条件要求低,样品污染小,且具有很高的可调特性。

Droplet control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optical flow control thermal capillary micro flow vorte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及其操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流控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光流控热毛细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及其液滴操控的方法。
技术介绍
液滴生成和可控融合在生化反应、药物诊断和环境科学中越来越重要。微液滴具有单分散性高、体积小等特点,在化学检测、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液滴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化分析方法,具有试剂消耗少、传输效率高、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在药物包封、单细胞监测、疾病治疗、生物成像、增强传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之前,重要的液滴操作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以实现各种操作,包括液滴生成、移动、融合、混合、粒子包裹。与介质上的电润湿(EWOD)技术和磁力操控技术不同,在微流控芯片中,液滴在连续相中的流体力学操控与液滴的pH值、离子浓度、电导率和介电常数无关;同时,还能避免样品由于物理附着造成的污染。Max等人提出了一种纯水流动力方法,该方法实现了皮升液滴的高通量单细胞封装,并实现液滴的自分选。然而,大多数用于液滴中单粒子包裹的被动技术是随机进行的,并由泊松统计量决定,因此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液滴操控芯片包括:/n基底(10);/n微流通道(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中,用于容纳两种不相融合的液体;/n光热波导(3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底(10)上,包括光信号输入端(31)和激发端(32),所述光信号输入端(31)用于接入光信号,所述激发端(32)用于在所述微流通道(20)内的其中一种液体中激发形成双极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液滴操控芯片包括:
基底(10);
微流通道(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中,用于容纳两种不相融合的液体;
光热波导(3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底(10)上,包括光信号输入端(31)和激发端(32),所述光信号输入端(31)用于接入光信号,所述激发端(32)用于在所述微流通道(20)内的其中一种液体中激发形成双极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通道(20)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所述基底(10)上设置有第一注入口(11)和第一排出口(12),所述第一注入口(1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1)且用于向所述第一通道(21)注入液体,所述第一排出口(12)连通所述第一通道(21)且用于排出所述第一通道(21)内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10)上设置有第二注入口(13)和第二排出口(14),所述第二注入口(13)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2)且用于向所述第二通道(22)注入液体,所述第二排出口(14)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2)且用于排出所述第二通道(22)内的液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流涡旋的液滴操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端(32)包括锥形光纤和包覆于所述锥形光纤外的氧化石墨烯层。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光流控热毛细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晓波黄建林陈伊琳罗芳婧李瑶水玲玲杨剑鑫周瑞雪吴家隐何浩培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