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354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包括: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验装置,能够在有效保证试验装置刚度的条件下通过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准确获得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的气动力特性,为飞行器设计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依据。

Test device for measuring hinge moment of rudder surface of axisymmetric ventilation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属于风洞试验

技术介绍
模型舵面铰链力矩试验是飞行器研制阶段的重要风洞试验项目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准确预测各控制舵面的气动力和相对于转轴的铰链力矩的大小,为舵机选择、气动外形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依据。铰链力矩试验装置设计时,被测舵面与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连接,天平的固定端与飞行器模型主体连接,被测舵面与模型主体之间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的缝隙,以保证天平能够产生一定的应变,进而准确测量被测舵面的气动力和力矩。由于存在缝隙,试验过程中,外部气流必然会通过缝隙对天平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在高超声速试验条件下,外部气流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对天平测量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为尽量避免外部气流直接作用到天平上,通常将铰链力矩天平设计在模型主体的内腔之中,并在被测舵面和天平之间安装隔热套。这是目前铰链力矩试验装置设计最常用的布局方式。对升力体构型的高超声速吸气式飞行器而言,通过改变尾喷管扩张角,可以为天平、隔热套和支杆的安装预留足够的空间。因此,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所述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所述模型后体上设置有调平平台;/n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n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n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所述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n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对称通气模型,其进气道采用下颌式,从进气道之后的内流道均为轴对称构型;所述轴对称通气模型包括模型前体和模型后体;所述模型后体上设置有调平平台;
铰链力矩天平,其底部通过天平安装座安装在模型后体内;且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与模型后体的内流道垂直;
三个非测量舵,其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测量舵,其与铰链力矩天平的顶部连接,且所述测量舵与三个非测量舵均匀安装在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
尾支杆,其前端与模型后体的端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后体的前端的内流道型面为圆形型面,后端的内流道型面为矩形型面,所述铰链力矩天平位于矩形型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力矩天平包括一体组成的模型端、测量段和固定端,所述模型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在锥面上设置有键槽和楔键槽;所述测量段采用四柱梁形式;所述固定端设置为1:5标准锥面;所述模型端与测量段、测量段与固定端之间均采用圆柱面过渡;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之后,设置有带倒角的凸台,凸台的中心设置有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对称通气模型舵面铰链力矩测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平安装座包括一体组成的底板和矩形凸台;所述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有1:5标准锥面孔;在1:5标准锥面孔的底部设置有圆孔,且圆孔位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非测量舵的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中部设置与圆孔连通的矩形槽Ⅱ;所述矩形凸台的侧面设置有天平走线槽Ⅰ,所述模型后体的矩形型面内设置有与天平走线槽Ⅰ相通天平走线槽Ⅲ;其中,三个非测量舵中的其中一个非测量舵连接在矩形槽Ⅰ内;所述模型后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安装另外两个非测量舵的非测量舵矩形槽,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上设置有天平固定端隔热套,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模型端上设置有天平模型端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和天平模型端隔热套均为玻璃钢隔热套,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内锥面与固定端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锥面与矩形凸台的中心设置的1:5标准锥面孔相匹配设置;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柱面上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Ⅰ;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的内锥面与模型端的1:5标准锥面相匹配设置,且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上端设置有与模型端的键槽和楔键槽相匹配的隔热套键槽和隔热套楔键槽;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的最小内径大于上端的最大内径;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套设在所述天平固定端隔热套上,且不与天平固定端隔热套的外壁接触;所述天平模型端隔热套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天平走线的U型槽Ⅱ,所述U型槽Ⅰ和U型槽Ⅱ相对设置;所述铰链力矩天平的固定端与天平安装座的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矩形槽Ⅱ放置回字形角度片,将铰链力矩天平的带倒角的凸台设置在回字形角度片的中心孔内,并通过螺钉与凸台的中心设置的螺纹孔进行连接,将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海峰向立光许晓斌吕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