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它包括风机、水帘布总程、制冷芯片制冷的制冷胆、压缩机、水泵、储水器、电气元器件等,其特殊在于:它包括一个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制冷系统和电子制冷辅助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它能够经济地提供冷、热风,又能持续长时间地正常工作,是一种非常节能的环保型空气调节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空气调节器,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调节器包括空调扇和空调机,其中空调扇一般采用水帘布循环常温水或冰晶冰水,空调机一般是采用压缩机制冷,它们均存在功率大、用电量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的技术专利ZL02228767.1中公开了一种电子制冷的空调扇,它能经济、连续地送出冷风,有效地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但它的制冷效果还不够好,降温的速度还不够快。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申请了第二项技术专利ZL03235471.1,它虽然在第一项专利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其各部件的连接结构还不能理想,且制冷源中的压缩机是传统的直冷式制冷,使用效果还不够好。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申请了第三项专利(专利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12941.3,它能够经济地提供冷、热风,又能持续长时间地正常工作,是一种非常节能的环保型空气调节器,并且采用涡卷螺旋向心压缩机,它能有效提高15-20%的工作动力源、能耗少、噪声小,可使用于大型中央空调和多种民用可移动式空气调节器。但在第三项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并没有采用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因此在节能方面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它能够多产生50%的电机能量,此装置(电磁动力辅助部分)还可用于各种电机,使可使用的再生能量增加,使螺旋叶轮高速向心旋转不间断使压缩机低能耗高动力作功,因此本实用型的能耗更低。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它包括风机、水帘布总程、制冷芯片制冷的制冷胆、压缩机、水泵、储水器、电气元器件,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制冷系统和电子制冷辅助装置;其中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25为制冷工质在压缩机17、冷凝器8、毛细管30、蒸发器管33、压缩机17之间循环;所述的毛细管30盘绕在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制冷系统为密封水箱23内的水泵15依次连接全密封冷冻室31内盘绕的水冷盘管32、水冷盘管系2、电子制冷胆水箱3、水冷循环道24、水帘布总程12、水帘布14再回密封水箱23;作为另一制冷源的电子制冷辅助装置是内含电子制冷芯片6的电子制冷胆7通过电子制冷胆水箱3连接毛细管30;与水帘布总程12相连的水帘布14设置在主风机13的进风口后面;蒸发器1设置在主风机13的出风口之前;所述压缩机17为涡卷螺旋向心压缩机,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压缩机17前端固定有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所述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内的线圈两端与电动机36内的RC电路42连接;所述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内有电磁转子41和电磁定子4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冻室31外依次有真空隔热腔38和塑泡隔热层39,这种结构能够有效保持冷冻室内的温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冻室31上有测温探管40,测温探管能随时感知冷冻室内的温度,便于控制空调机的工作。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冷盘管系2下方有一废水盒34,废水盒34连通电子制冷胆水箱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制冷芯片6和电子制冷胆7是三级制冷芯片和三级制冷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17设置有水冷外套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25中,压缩机17和冷冻室31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液器27,在压缩机17和电子制冷胆水箱3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毛细管30是一根变径的毛细管,它的内径顺着制冷工质行进方向由1.8mm变至1.2mm最后为0.8m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制冷工质出入口设置有截流阀20,由阀体、压缩弹簧19和浮球21组成,截流阀20中的浮球21设置在制冷工质行进方向的后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17的涡卷叶轮26上有三个压缩机进风口10。本技术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采用辅助磁动力,它能够产生较大的磁动辅助能量,使涡卷螺旋叶轮高速向心旋转不间断使压缩机低能耗高动力作功;采用真空隔热腔和塑泡隔热层,能够更有效保持冷冻室内的温度不散失。采用压缩机制冷和电子辅助制冷,双制冷同时给主风机出风口带来了更为凉爽舒适的风。采用的截流阀,阻止了反负荷的压力,使压缩机轻松的工作,起到小马拉大车的作用。电子制冷采用三级制冷,制冷效果更佳。利用水冷外套降低压缩机发热造成的功率损失,也保证了压缩机连续工作、不间断而不会被烧毁。压缩机为涡卷螺旋向心压缩机,内旋式气流运行,不仅降低了噪声、同时能耗少并提高效率15-20%。废液盒直接利用了余冷,并将废液导入电子制冷胆水箱,不需外接废液。是一种十分节能的空气调节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缩机与截流阀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部分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真空隔热冷冻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真空隔热冷冻室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密封式无磨损RC电磁辅助涡卷螺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涡卷螺旋压缩机结构示意图。图8为电动机中的RC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参阅1、2、3可知本技术空气调节器有两套制冷装置,它有一个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制冷系统和电子制冷辅助装置;其中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25为制冷工质在压缩机17、冷凝器8、毛细管30、蒸发器管33之间循环;所述的毛细管30盘绕在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制冷系统中冷冻室31内为-24℃,密封水箱水泵15将密封水箱23内的水提升至冷冻室31内盘绕的水冷盘管32并冷冻至7℃,再到水冷盘管系2,主风机向水冷盘管系2吹出富含水气的湿冷空气,从而向室内提供冷空气达到降温的效果。水冷盘管系2内的水流向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制冷胆水箱水泵4将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的水导入水帘布总程12再至水帘布14后回到密封水箱23;作为另一制冷源的电子制冷辅助系统是通过内含电子制冷芯片6的电子制冷胆7向毛细管30制冷,与水帘布总程12相连的水帘布14设置在主风机13的出风口后面;蒸发器1设置在主风机13的出风口之前;所述压缩机17为涡卷螺旋向心压缩机,并使用格林柯尔无氟制冷剂。在压缩机17和冷冻室31之间设置有一个储液器27,它辅助压缩机17作功、制冷、可使冷凝器8高压边压力由0Kg上升至12-15Kg。在冷凝器8和电子制冷胆水箱3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29,毛细管30盘绕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为变径毛细管30,它顺制冷工质行进方向自1.8mm变至1.2mm最后为0.8mm。它使高压加温气化的制冷工质干燥过滤后在毛细管的三级挤压后再进入蒸发器管33,提高制冷效果。在水冷盘管系2的下方是废水盒34以利用余冷,废水盒34内的水导入电子制冷胆水箱3,此外在压缩机17和制冷芯片6附近还可设置各自的散热风机5、16。本装置所使用的截流阀20还可用于其它家用新风空调、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参阅附图4、5可知冷冻室可采用二种相互等同的结构方案,一种为蒸发器33直接冷冻水,另一种中通过蒸发器33通过水冷盘管外的水传递冷冻水冷盘管(属于间接冷冻水)。这两种结构的冷冻室31外都有真空隔热腔38和塑泡隔热层39。参阅附图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隔热辅助再生电磁动力水冷式空气调节器,它包括风机、水帘布总程、制冷芯片制冷的制冷胆、压缩机、水泵、储水器、电气元器件,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制冷系统和电子制冷辅助装置;其中压缩机制冷工质循环道(25)为制冷工质在压缩机(17)、冷凝器(8)、毛细管(30)、蒸发器管(33)、压缩机(17)之间循环;所述的毛细管(30)盘绕电子制冷胆水箱(3)内,制冷系统为密封水箱(23)内的水泵(15)依次连接冷冻室(31)内盘绕的水冷盘管(32)、水冷盘管系(2)、电子制冷胆水箱(3)、水冷循环道(24)、水帘布总程(12)、水帘布(14)再回密封水箱(23);作为另一制冷源的电子制冷辅助装置是内含电子制冷芯片(6)的电子制冷胆(7)通过电子制冷胆水箱(3)连接毛细管(30);与水帘布总程(12)相连的水帘布(14)设置在主风机(13)的进风口后面;蒸发器(1)设置在主风机(13)的出风口之前;所述压缩机(17)为涡卷螺旋向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7)前端固定有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所述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内的线圈两端与电动机(36)内的RC电路(42)连接;所述电磁动力再生辅助装置(37)内有电磁转子(41)和电磁定子(4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遵功,
申请(专利权)人:吴遵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