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是一种用于线缆生产过程中,对线缆进行卷绕排线,使其更好进行后续操作的辅助装置,其在线缆排线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传动轴,传动轴左端与第一电机右侧输出端连接;现有的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使用时,固定第一电机的位置,外界卷筒套在传动轴外侧,开启第一电机,使其带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卷筒转动,线缆自然缠绕在卷筒外侧,最后将线缆截断并将卷筒抽下收纳即可,第一电机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连接导线只要能够进行工作的合理布线均可,故在此不再赘述;现有的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卷筒位置固定,不能方便移动,进而使得线缆缠绕位置较为固定,不能方便进行缠绕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其卷筒位置能够方便移动,进而使得线缆缠绕位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和传动轴(2),传动轴(2)左端与第一电机(1)右侧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箱(3)、底板(4)、移动块(5)、第二电机(6)、支撑板(7)和转动柱(8),支撑板(7)安装在底板(4)右侧,第二电机(6)安装在支撑板(7)顶端,转动柱(8)右端与第二电机(6)左侧输出端连接,且转动柱(8)外侧设置有螺纹,移动块(5)螺装套设在转动柱(8)外侧,移动块(5)安装在保护箱(3)底端,保护箱(3)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滑轮(9),四组滑轮(9)底端均与底板(4)顶端接触,还包括两组辅助块(1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和传动轴(2),传动轴(2)左端与第一电机(1)右侧输出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箱(3)、底板(4)、移动块(5)、第二电机(6)、支撑板(7)和转动柱(8),支撑板(7)安装在底板(4)右侧,第二电机(6)安装在支撑板(7)顶端,转动柱(8)右端与第二电机(6)左侧输出端连接,且转动柱(8)外侧设置有螺纹,移动块(5)螺装套设在转动柱(8)外侧,移动块(5)安装在保护箱(3)底端,保护箱(3)底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均设置有滑轮(9),四组滑轮(9)底端均与底板(4)顶端接触,还包括两组辅助块(10),两组辅助块(10)分别安装在底板(4)顶端左侧和右侧,且两组辅助块(10)内部横向均设置有第一通槽,两组第一通槽内侧壁均可转动固定有第一滚珠组,转动柱(8)两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滚珠组并分别伸出至两组辅助块(10)外侧,底板(4)顶端中间区域横向设置有滑轨,并在滑轨处可滑动固定有滑板(11),滑板(11)安装在移动块(5)的底端,底板(4)底端设置有防滑垫(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管(13)和多组挤压弹簧组,多组挤压弹簧组一端横向均安装在传动轴(2)外侧,多组挤压弹簧组另一端横向均安装在挤压管(13)内侧,挤压管(13)上横向设置有豁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线缆生产的自动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插管(14)、两组插柱(15)、挤压柱(16)、带动柱组(17)和连接柱(18),两组插管(14)分别安装在保护箱(3)前侧左右两方,两组插柱(15)的后端分别插入至两组插管(14)前端内部,两组插柱(15)的前端分别安装在挤压柱(16)后端左侧和右侧,带动柱组(17)前端与挤压柱(16)后端连接,带动柱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嘉正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