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288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31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中,建立多个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通过调节风速、风向、电压和电流大小直至引流线放电,获取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模型下杆塔在不同的风速、风向、电压和电流等条件下引流线放电的临界条件,然后获取在引流线放电瞬间引流线与杆塔之间的距离,通过绘制风速、电压和距离的三维曲线图,曲线图上所述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形成的区域为在电压和风速下可选取的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该距离为所述引流线和所述杆塔间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可以为线路设计单位在引流线和杆塔间距离上提供参考依据,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safe distance between the drain line and the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输电线路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常年在户外,线路在正常运行状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引流线在大风情况下容易造成风偏闪络;引流线和杆塔间的安全距离是确定风偏闪络的临界点,也就是在不同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下当引流线和杆塔间的距离在安全距离之内时可以避免引流线发生放电现象,进而可以有效避免风偏闪络的发生,因此亟需一种方案可以监测引流线和杆塔间的安全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装置和方法,以解决输电线路在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下容易发生风偏闪络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包括:建立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调节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绘制曲线图。可选的,所述调节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包括:在所述杆塔处设置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用于模拟所述引流线被吹的自然风;通过控制风机调节所述吹风装置提供的自然风的风速和风向;通过电压控制器调节电压和电流;调节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通过设置于所述杆塔处的电子记录器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包括:在所述杆塔处设置激光测距仪,利用所述激光测距仪感应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还包括:在所述杆塔上设置轨迹记录单元,所述轨迹记录单元内置北斗导航卫星芯片;根据所述轨迹记录单元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和所述杆塔的坐标点(X2,Y2,Z2)和(X1,Y1,Z1);根据计算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绘制曲线图,包括:根据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绘制曲线图;所述曲线图上所述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形成的区域为在电压和风速下可选取的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所述可选取的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为所述引流线和所述杆塔间的安全距离。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吹风装置,用于模拟所述引流线被吹的自然风;风机,用于调节所述自然风的风速和风向;电压控制器,用于调节电压和电流;激光测距仪,用于感应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轨迹运动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和所述杆塔的坐标点。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高速摄像机,用于获得所述杆塔在设定吹风方向和风速下的运动轨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中,建立多个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通过调节风速、风向、电压和电流大小直至引流线放电,获取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模型下杆塔在不同的风速、风向、电压和电流等条件下引流线放电的临界条件,然后获取在引流线放电瞬间引流线与杆塔之间的距离,通过绘制风速、电压和距离的三维曲线图,曲线图上所述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形成的区域为在电压和风速下可选取的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可选取的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为所述引流线和所述杆塔间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为引流线与杆塔之间放电的最小距离,三维曲线图提供的安全距离可以为线路设计单位在引流线和杆塔间距离上提供参考依据,可以有效避免风偏闪络,保证线路运行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的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及装置中绘制的曲线图为微地形微气象地区输电线路杆塔架设在设计阶段提供指导性依据,易于广泛推广使用,并且能够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杆塔,2-引流线,3-引流线绝缘子,4-吹风装置,5-高速摄像机,6-轨迹运动记录单元,7-激光测距仪。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S110:建立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下输电线路引流线在大风情况下容易造成风偏闪络,因此可以通过模拟在不同的风速和电压下可以找到引流线和杆塔间的安全距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等级可以分别设为35kV、110kV、220kV和500kV,通过设置吹风装置模拟自然风,调节吹风装置的吹风角度得到不同的风向,然后风速以1m/s为单位以此增加得到不同的风速。不同的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包括高山分水岭型微地形、水汽增大型微地形、地形抬升型微地形、峡谷风道型微地形等;不同的杆塔模型包括耐张塔、上字型、三角型、干字型、门型、拉V型、猫头型、酒杯型、鼓型等杆塔。引流线的设计方式包括软质导线、硬质导线、单串悬垂引流线绝缘子、双串悬垂引流线绝缘子等。S120:调节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引流线放电瞬间的风速、电压等参数才为发生风偏闪络与否的临界点,因此需要通过调节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参数直至引流线发生放电现象,然后通过设置在杆塔处的电子记录器记录下来引流线放电瞬间各参数的数值并上传至终端装置。具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建立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n调节电压、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n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n根据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绘制曲线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微地形微气象模型和杆塔模型;
调节电压、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
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风速和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绘制曲线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电压、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并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包括:
在所述杆塔处设置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用于模拟所述引流线被吹的自然风;
通过控制风机调节所述吹风装置提供的自然风的风速和风向;
通过电压控制器调节电压;
调节电压、风速和风向直至引流线放电;
通过设置于所述杆塔处的电子记录器记录所述引流线放电时的电压、电流、风速和风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包括:
在所述杆塔处设置激光测距仪,利用所述激光测距仪感应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线和杆塔间安全距离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引流线放电时所述引流线至所述杆塔间的距离,还包括:
在所述杆塔上设置轨迹记录单元,所述轨迹记录单元内置北斗导航卫星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亚光彭兆裕周仿荣杨金波张波王韧李佑明孙再超罗康顺青言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