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华玉专利>正文

多向热力循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251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多向热力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热泵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Multidirectional thermal 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向热力循环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热泵

技术介绍
:冷需求、热需求和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为获得冷、热和动力需求,人们需要付出设备的代价。为了降低相应的代价,人们需要简单、直接的根本性理论支撑;特别是在多温差利用或多能利用情况下,或是同时满足不同的供能需求情况下,根本性的理论支撑将大幅度降低相关装置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在热科学基础理论体系中,热力循环是热能利用装置的理论基础和能源利用系统的核心;热力循环的创建及发展应用将对能源利用的飞跃起到重大作用,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针对利用中温热资源同时满足高温热需求和制冷需求的情况,并考虑兼顾动力资源利用或满足外部动力需求,并遵循简单、主动和高效实现温差和能差利用的原则,本专利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多向热力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利用中温热资源同时满足高温热需求和制冷需求为主、兼顾动力资源利用或满足外部动力需求的多向热力循环,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分项阐述如下:1.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1。2.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被制冷介质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67,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3.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低温热源介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程12,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45,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67,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4.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六个过程——低温热源介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程12,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45,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67——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5.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中温热源介质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12,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56,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67,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6.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被加热介质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12,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23,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45,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56,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67,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向热力循环第1组示例原则性流程图。图2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向热力循环第2组示例原则性流程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向热力循环第3组示例原则性流程图。图4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向热力循环第4组示例原则性流程图。图5是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多向热力循环第5组示例原则性流程图。为便于理解,给出如下说明:(1)高温热源——获得高温热负荷的物质,温度最高,又可称被加热介质。(2)中温热源——提供中温热负荷(驱动热负荷和升温热负荷)的物质,温度仅低于高温热源。(3)低温热源——带走低温热负荷的物质,温度低于中温热源,又称低温热介质,如环境空气;也可以是低温热需求用户。(4)次低温热源——被制冷对象,放出次低温热负荷(或称制冷负荷)。(5)热源物质直接作为工作介质参与到循环流程时,热源物质自身即对应相应热源。(6)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所对应的温度,相应称高温、中温、低温和次低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各示例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图1所示T-s图中的多向热力循环流程示例分别是这样的:示例(1),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定压(定温)吸热过程12,可逆绝热升压过程23,定压(定温)放热过程34,可逆绝热升压过程45,定压(定温)放热过程56,不可逆绝热降压过程67,定压(定温)吸热过程78,可逆绝热降压过程81——共8个过程,形成多向热力循环123456781。示例(2),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定压(定温)吸热过程12,可逆绝热升压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34,可逆绝热升压过程45,定压(定温)放热过程56,可逆绝热降压过程67,定压(定温)吸热过程78,可逆绝热降压过程81——共8个过程,形成多向热力循环123456781。示例(3),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定压吸热过程12,可逆绝热升压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34,可逆绝热升压过程45,定压放热过程56,可逆绝热降压过程67,定压吸热过程78,可逆绝热降压过程81——共8个过程,形成多向热力循环123456781。示例(4),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定压吸热过程12,不可逆绝热升压过程23,定压放热过程34,不可逆绝热升压过程45,定压放热过程56,不可逆绝热降压过程67,定压吸热过程78,不可逆绝热降压过程81——共8个过程,形成多向热力循环123456781。上述四示例中,工作介质进行78过程自中温热源获取中温热负荷,工作介质进行12过程自次低温热源获取制冷负荷,工作介质进行56过程向高温热源释放高温热负荷,工作介质进行34过程向低温冷源释放低温热负荷;当循环净功等于零时,中温热负荷和制冷负荷之和等于高温热负荷和低温热负荷之和;当循环净功大于零时,循环净功对外输出,中温热负荷和制冷负荷之和等于高温热负荷、低温热负荷与对外输出功之和;当循环净功小于零时,外部输入循环净功,外部输入功、中温热负荷和制冷负荷之后等于高温热负荷和低温热负荷之和。图2所示T-s图中的多向热力循环流程示例分别是这样的:示例(1),被制冷介质依序进行——可逆绝热升压过程12,定压(定温)放热过程23,可逆绝热升压过程34,定压(定温)放热过程45,不可逆绝热降压过程56,定压(定温)吸热过程67,可逆绝热降压过程78——共7个过程,形成多向热力循环12345678。示例(2),被制冷介质依序进行——可逆绝热升压过程12,定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5 CN 20191012540311.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的闭合过程123456781。


2.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被制冷介质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12,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34,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45,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67,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78——组成的非闭合过程12345678。


3.多向热力循环,是工作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由依序进行的七个过程——低温热源介质自低温开始的升压程12,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23,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34,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45,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56,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67,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瑞李华玉
申请(专利权)人:李华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