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60200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系统、室内换热器、四通阀、节流阀,室外换热系统至少为两套,该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的主节流阀之间,由一隔板分开。该主节流阀的两端并联接有一电磁阀。其控制方法:除霜判断条件为制热工况下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出口处传感器感知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此处的传感器为除霜专用,与室外盘管中部的传感器不同。当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出口处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并延时一定时间,即进入除霜工况。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进入除霜和完成除霜时,仅通过开/关相关电磁阀便可完成模式转换,压缩机连续运行,四通阀不动作;避免电网冲击和提高机组的运行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涉及除霜系统。
技术介绍
普通空调系统在进入除霜工况时要先停压缩机,使压縮机吸/排气两侧的压 力平衡后再启动;而除霜结束后还要再停压縮机,压力平衡之后再次启动进入 制热模式。压缩机开Z停过程中,会对电网形成冲击,影响用电设备的运行;而 压縮机重起也会对空调系统本身的机械、电气部件形成冲击,縮短空调设备的 使用寿命;此外,频繁的制热/除霜模式的转换,会减小机组的制热运行率,影 响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具体地,如图1所示,普通空调系统包括压縮机ll、室外换热器12、室内 换热器13、四通换向阀14、节流元件15,低压低温制冷剂经压縮机11压縮后 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等压放热,变成过冷高压液体;经节流阀后, 压力降低,部分液体闪发,形成含少量气体的低温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吸 收热量,变成低压低温气体,再回到压縮机11,如此循环。进入除霜工况时, 先停压縮机ll,使压缩机ll吸/排气两侧的压力平衡后再启动;除霜完全后停 压缩机ll,压力平衡之后再次启动进入制热模式。进入除霜工况时,由于压縮机11两侧压力不平衡,四通阀14必须在压縮 机停机情况下换向改变运行模式;否则会对压縮机11、阀件和管件形成冲击, 造成损坏。但停/开压缩机过程会对电网形成冲击,影响压縮机寿命,且降低空 调系统的运行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可以在压縮机运行的状态下进行除霜。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包括压縮机、室外换热系统、室内换热器、四通 阀、节流阀,室外换热系统至少为两套,该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 室内换热器相连的主节流阀之间,由一隔板分开。进一步该主节流阀的两端并联接有一电磁阀。该室外换热系统为两套,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外风扇、第二室外 换热器、第二室外风扇,两套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室内换热器相 连的主节流阀之间,由一隔板分开。该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两端各串接有电磁阀,第一室外换 热器与四通阀相接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与主节流阀相接一端之间接有除霜用 节流阀及电磁阀,第一室外换热器与主节流阀相接一端和第二室外换热器与四 通阀相接一端之间也接有除霜用节流阀及电磁阀。上述的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的控制方法,除霜判断条件为制热工况下第一 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出口处传感器感知到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此处 的传感器为除霜专用,与室外盘管中部的传感器不同。当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同时达到除霜条件时,可设定先进行 第一室外换热器的除霜;第一室外换热器除霜完毕一定时间后进入第二室外换热器除霜。除霜设定温度、时间间隔根据运行环境以及系统情况设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进入除霜和完成除霜时,仅通过开/关相关电磁阀便可完成模式转换,压縮机连续运行,四通阀不动作;避免电网冲击和提高机组的运行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空调除霜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冷循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热循环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室外换热器除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室外换热器除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室外风扇1、第一室外换热器2、压縮机3、 室内换热器4、电磁阀51-57、节流阀61-63、第二室外风扇7、第二室外换热 器8、四通阀9、隔板IO。图中的虚线部分表示无冷媒流动管路。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任何采用2个/组室外换热器并且每个/组室外换热器都有 独立不相互干扰风机的风冷热泵空调系统。压縮机、室外换热器等主要部件的 相对位置基本不需要变更;仅增加电磁阀、节流部件和相应控制元件即可达到 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如图2所示,2组室外换热器系统之间由隔板10分隔开。在第 一室外换热器2的两侧增加了电磁阀51、 53以及在第二室外换热器7的两侧 增加了电磁阀52、 54,在分别连接电磁阀51、 54的第一室外换热器2和第二 室外换热器7的两端之间并联了除霜用节流阀63和电磁阀55,在分别连接电 磁阀53、 52的第一室外换热器2和第二室外换热器7的两端之间并联了除霜 用节流阀62和电磁阀56,在主节流阀61两端并联了电磁阀57。本专利技术中提及 的室内换热器可为冷/热风或冷/热水型。室外换热器为两部分组成,结构相同,有独立的室外风扇和互相独立的风 道结构(如图2)。假设第一室外换热器2首先达到除霜运行条件,电磁阀51、 54、 56关闭,电磁阀52、 53、 55、 57开启(如图4),室内风扇关闭或调为适 当转速(风扇的运转状况由室内换热器4出口温度ti决定,设定温度为ts,当 ti〈ts,室内风扇停止运转,ti〉ts时,室内风扇低速运转),第二室外风扇7 高速运行;(见图4)主节流阀61被短路,不起节流作用,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 内换热器4后,部分未冷凝的气体进入第一室外换热器2 (此时换热器表面的 霜开始融化),充分冷凝后通过电磁阀55变成低压低温液体,进入第二室外换 热器8,吸收室外空气蒸发,再进入压縮机3,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完成一次循 环。第二室外换热器8除霜时,原理同上(见图5)。除霜条件可根据控制逻辑来判断,本专利技术的除霜判断条件为制热工况下第一室外换热器或第二室外换热器出口处传感器(SENSOR)感知到的温度达到设 定温度;此处的传感器为除霜专用,与室外盘管中部的传感器要区分开。当第一 室外换热器2或第二室外换热器8出口处的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低于设定温度 并延时一定时间,即进入除霜工况。 一般除霜设定温度为-5至-8t:(可根据运行 环境设定),延时5分钟左右(可根据运行环境设定);当第一室外换热器2和 第二室外换热器8同时达到除霜条件时,程序可设定先进行第一室外2换热器 的除霜;第一室外2换热器除霜完毕10分钟(可根据系统情况设定)后进入第 二室外换热器8除霜,这些都可由程序设定。另外,以上虽然是以两套室外换热系统为例,但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可包括两套 以上室外换热系统,此不赘述。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 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对于本专利技术 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系统、室内换热器、四通阀、节流阀,室外换热系统至少为两套,该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的主节流阀之间,由一隔板分开。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主节流阀 的两端并联接有一电磁阀。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室外换热 系统为两套,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外风扇、第二室外换热器、第二室 外风扇,两套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的主节流阀之 间,由一隔板分开。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室外 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空调除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系统、室内换热器、四通阀、节流阀,室外换热系统至少为两套,该室外换热系统并联接在四通阀及与室内换热器相连的主节流阀之间,由一隔板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郦志华王飞赵恩英左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