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14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4: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根据α1、α2、α3所形成的特定关系实现碟形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力值特性的突变;结构合理、易制造生产。

A sudden change disc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突变碟形弹簧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
,尤其涉及一种突变碟形弹簧。
技术介绍
碟形弹簧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基础件,在现代工业中很多领域均有运用,尤其在机械行业、铁路行业、建筑行业和核电行业等领域。对碟形弹簧装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碟形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其力值特性为平滑连续的,但在很多运用领域需要有突变的力值特性;因此急需一种力值特性能够形成突变的碟形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使得碟形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力值特性实现突变的一种突变碟形弹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2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3等于零或α3等于α1。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3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2等于零或α2等于α1。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3大于零小于α1,所述所述α2大于零小于α1。作为优选,α2大于α3。作为优选,α2小于α3。作为优选,α2等于α3。作为优选,所述碟形弹簧本体由矩形碟形弹簧加工而来。由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以及形成的夹角α1、α2、α3,根据α1、α2、α3所形成的特定关系实现碟形弹簧在压缩过程中力值特性的突变;结构合理、易制造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突变碟形弹簧置于上下压板间受压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二突变碟形弹簧置于上下压板间受压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三中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三突变碟形弹簧置于上下压板间受压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四中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四突变碟形弹簧置于上下压板间受压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五中突变碟形弹簧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五突变碟形弹簧置于上下压板间受压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为矩形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的示意图;图14为突变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一次突变的示意图;图15为突变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二次突变的示意图;图16为突变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二次突变同时发生叠加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如图1-2所示,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1,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图13为矩形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的示意图。实施例一,如图3、4所示,α2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3等于零;碟形弹簧放置于上压板2和下压板3之间,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上压板2与A1点接触,下压板3与A2点接触,下压板3固定,上压板2向下压时,α1逐渐减小,当α1等于α2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水平,上压板2继续下压当α1小于α2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上表面受力接触点,由A1变为B1,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突变如图14。实施例二,如图5、6所示,α2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3等于α1,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外下端线段A2B2水平,碟形弹簧放置于上压板2和下压板3之间,上压板2与A1点接触,下压板3与A2B2支撑面接触,当上压板2下压,下表面的受力点为过渡为B2点,α1逐渐减小,当α1等于α2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水平,上压板2继续下压当α1小于α2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上表面接触点,由A1变为B1,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突变如图14。实施例三,如图7、8所示,α3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2等于零,碟形弹簧放置于上压板2和下压板3之间,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上压板2与A1点接触,下压板3与A2点接触,下压板3固定,上压板2向下压时,α1逐渐减小,当α1等于α3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下表面外下端线段A2B2水平,当上压板2继续下压,下表面的受力接触点由A2过渡为B2点,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突变如图14。实施例四,如图9、10所示,α3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2等于α1;碟形弹簧放置于上压板2和下压板3之间,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上,上压板2与A1B1支撑面接触,下压板3与A2点接触,下压板3固定,上压板2向下压时,上表面的受力点过渡为B1点,下压过程中α1逐渐减小,当α1等于α3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端线段A2B2水平,上压板2继续下压当α1小于α3时,碟形弹簧本体1截面的下表面受力接触点,由A2变为B2,碟形弹簧力值特性曲线突变如图14。实施例五,如图11、12所示,α2大于零小于α1,α3大于零小于α1,碟形弹簧放置于上压板2和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2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3等于零或α3等于α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2大于零小于α1,所述α3等于零或α3等于α1。


2.一种突变碟形弹簧,包括碟形弹簧本体,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上表面由内径侧的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相连接,内上端线段A1B1和外径侧的外上端线段C1B1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2;碟形弹簧本体截面的下表面由外径侧的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径侧的内下端线段C2B2相连接,内下端线段C2B2与B2点处的水平线的夹角为α1,外下端线段A2B2和内下端线段C2B2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α3;所述α3大于零小于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友朱龙标李政李龙张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核工碟形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