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4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包括抹布、支座、固定抹布左端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固定抹布右端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顶板、顶板旋转轴和凸轮,其中,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左右端,所述顶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顶板旋转轴上,所述顶板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形成凸轮机构,所述顶板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凸轮的回转运动驱动所述顶板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抹布的左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抹布板擦可以多次使用,减少清洗更换抹布的频率,手跟抹布不需要接触,不用弄脏手。

A kind of cloth board wipe that can be used many tim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
本技术涉及板擦,尤其涉及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
技术介绍
目前教学中使用白板写字时,一般清洁白板上的笔迹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使用板擦,另一种是使用抹布擦除。其中第一种方式的优点是不脏手,缺点是擦过的板擦清洗不方便,多次使用过的板擦有时不容易擦干净。第二种抹布擦除,优点是抹布清洗方便,但缺点是抹布要用手直接接触,容易弄脏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包括抹布、支座、固定抹布左端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固定抹布右端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顶板、顶板旋转轴和凸轮,其中,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左右端,所述顶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顶板旋转轴上,所述顶板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形成凸轮机构,所述顶板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凸轮的回转运动驱动所述顶板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抹布的左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的右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张紧在所述顶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包括左压板、左弹簧和左旋转轴,所述左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左压板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压板与所述支座通过第一铰链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通过第二铰链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通过第三铰链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链的位置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铰链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铰链的位置不相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与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左右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第一铰链、第二铰链、第三铰链共线时,所述左弹簧处于拉伸极限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压板上设有避让所述左弹簧的第一避让缺口,所述支座上设有避让所述左弹簧的第二避让缺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旋转轴上设有固定抹布的左弹性压条,所述左弹性压条的一端与所述左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左弹性压条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左弹性压条靠近所述左旋转轴的一侧设有防止抹布滑动的凸齿,所述左旋转轴连接有左旋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压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压紧抹布的齿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座上设有导轨,所述顶板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导轨内,所述凸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垂直于所述顶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旋转轴连接有顶板旋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可通过凸轮来驱动顶板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控制顶板张紧抹布进行擦拭或者松开抹布以调节抹布位置,可以多次使用,减少清洗更换抹布的频率,手跟抹布不需要接触,不用弄脏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部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左旋转轴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左压板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底板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抹布张紧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的顶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包括抹布(或抹布条)6、支座1、固定抹布6左端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2、固定抹布6右端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3、顶板4、顶板旋转轴51和凸轮5,其中,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2、抹布右端固定机构3结构相同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1的左右端,所述顶板旋转轴5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1旋转连接,所述凸轮5固定在所述顶板旋转轴51上,所述顶板4与所述支座1滑动连接,所述凸轮5与所述顶板4形成凸轮机构,所述顶板旋转轴51带动所述凸轮5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凸轮5的回转运动驱动所述顶板4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抹布6的左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2上,所述抹布6的右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3上,所述抹布6张紧在所述顶板4上,抹布6贴合在顶板4的顶面上。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2包括左压板21、左弹簧23和左旋转轴22,所述左旋转轴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1旋转连接,所述左压板21与所述支座1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21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2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1旋转连接,可通过转动左旋转轴22进行抹布卷位置的更新。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支座1包括底板11、前侧板和后侧板12,所述左压板21与所述支座1的底板11通过第一铰链24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23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21通过第二铰链25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3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1的底板11通过第三铰链26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24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链25的位置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铰链24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铰链26的位置不相同。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2与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3左右对称设置,即抹布右端固定机构3同样包括右压板、右弹簧和右旋转轴。如图1至图11所示,当所述第一铰链24、第二铰链25、第三铰链26共线时,所述左弹簧23处于拉伸极限状态,图4和图6分别是左弹簧23自然收缩的两个极限位置,图5是左弹簧23拉伸的极限位置。在无外力作用下,左弹簧23处于图4自然收缩状态时,左压板21关闭。用手拨动左压板21绕第一铰链24逆时针转动,左弹簧23拉伸,当超过图5极限位置后再松手,左弹簧23将自然收缩,带动左压板21继续绕第一铰链24逆时针转动,直至到图6所示位置,即左压板21开启位置;同理,在图6所示位置上,用手拨动左压板21绕第一铰链24顺时针转动,左弹簧23拉伸,当超过图5极限位置后再松手,左弹簧23将自然收缩,带动左压板21继续绕第一铰链24顺时针转动,直至到图4所示位置,即左压板21关闭位置;左弹簧23使左压板21可以定位在打开或者关闭的位置上。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左压板21上设有避让所述左弹簧23的第一避让缺口212,所述支座1的底板11上设有避让所述左弹簧23的第二避让缺口111。如图1至图11所示,所述左旋转轴22上设有固定抹布6的左弹性压条27,其中,左弹性压条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其特征在于:包括抹布、支座、固定抹布左端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固定抹布右端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顶板、顶板旋转轴和凸轮,其中,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左右端,所述顶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顶板旋转轴上,所述顶板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形成凸轮机构,所述顶板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凸轮的回转运动驱动所述顶板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抹布的左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的右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张紧在所述顶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其特征在于:包括抹布、支座、固定抹布左端的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固定抹布右端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顶板、顶板旋转轴和凸轮,其中,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抹布右端固定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的左右端,所述顶板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所述顶板旋转轴上,所述顶板与所述支座滑动连接,所述凸轮与所述顶板形成凸轮机构,所述顶板旋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凸轮的回转运动驱动所述顶板进行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抹布的左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的右端固定在所述抹布右端固定机构上,所述抹布张紧在所述顶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抹布左端固定机构包括左压板、左弹簧和左旋转轴,所述左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左压板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旋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多次使用的抹布板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压板与所述支座通过第一铰链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左压板通过第二铰链旋转连接,所述左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座通过第三铰链旋转连接,所述第一铰链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铰链的位置不相同,并且,所述第一铰链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铰链的位置不相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芳高素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