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撑式贴版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45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包括复合套筒,复合套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相互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复合有保护环,保护环至少覆盖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以及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之间的复合间隙,保护环的内径大于玻璃钢内套层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油墨或溶剂从套筒端部渗入套筒复合层,提高套筒端面防碰撞性能,避免保护环结构受复合套筒气撑膨胀产生变形,有利于延长套筒的使用寿命。

Air propped plat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撑式贴版套筒
本技术属于贴版套筒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撑(胀)式贴版套筒为复合层套筒结构,在应用过程中,特别是柔性版印刷的应用中,油墨或溶剂容易渗透套筒端面的弹性体层,从而侵蚀到套筒复合层内部,使套筒二端的弹性体层失去弹性功能,造成套筒变形和失效,影响套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防止油墨或溶剂从套筒端部渗入套筒复合层,提高套筒端面防碰撞性能,避免套筒结构受气撑膨胀影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包括复合套筒,所述复合套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所述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相互复合,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复合有保护环,所述保护环至少覆盖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以及玻璃钢内套层、弹性体层、填充结构层和外版面层之间的复合间隙,所述保护环的内径大于玻璃钢内套层的内径。所述保护环内径侧与玻璃钢内套层内径侧的端部设置为连续渐变的倒角结构。所述复合套筒的端面通过保护环全部覆盖。所述玻璃钢内套层也可以是弹性树脂层或者弹性塑料层。所述保护环采用缓冲碰撞压力的弹塑性材料制成。所述外版面层可以采用聚氨酯、玻璃钢、树脂、塑料或者金属制成。有益效果第一,在本技术中,复合套筒的端面与保护环复合,能够有效防止复合套筒在使用过程中油墨或溶剂从其端部渗入套筒复合层,避免套筒复合层内部受到侵蚀,有利于防止复合套筒发生变形,保持复合套筒持久的弹性,从而延长复合套筒的使用寿命。第二,在本技术中,复合套筒的端面与保护环复合,保护环能够起到缓冲碰撞压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贴版套筒端面的防碰撞性能。第三,在本技术中,保护环的内径设计大于玻璃钢内套层的内径,能够避免贴版套筒在进行装套或者拆卸芯棒时复合套筒内层受气撑发生膨胀对保护环造成影响,防止保护环受通气膨胀产生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芯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与芯棒装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包括复合套筒和保护环5。复合套筒由内至外依次为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相互复合。玻璃钢内套层1也可以采用弹性树脂或者弹性塑料进行替换。填充结构层3作为中间层构成了复合套筒的结构主体。外版面层4可以采用聚氨酯、玻璃钢、树脂、塑料或者金属等材料进行加工制成。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复合有保护环5。保护环5采用液体胶状的树脂、聚氨酯或塑料浇筑在复合套筒端面,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或者,保护环5采用片状的树脂、聚氨酯、塑料片或其它片状材料模切成型后胶黏或热压在复合套筒端面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复合套筒的端面通过保护环5全部覆盖,保护环5内径侧与玻璃钢内套层1内径侧的端部设置为连续渐变的倒角(倾斜)结构,使得保护环5的内径大于玻璃钢内套层1的内径。复合套筒端面本身不具有密封保护功能,由于弹性体吸水性强,容易被油墨或溶剂渗透端面的弹性体层,从而侵蚀到套筒复合层内部。复合套筒通过端面复合保护环5,能够有效防止复合套筒在使用过程中油墨或溶剂从其端部渗入套筒复合层,避免套筒复合层内部受到侵蚀,有利于延长复合套筒的使用寿命。而且,保护环5能够起到缓冲碰撞压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贴版套筒端面的防碰撞性能。另外,保护环5内径侧设置成倒角结构,能够避免贴版套筒在进行装套或者拆卸芯棒(如图2和图3所示)时复合套筒内层受气撑发生膨胀对保护环造成影响,防止保护环5受通气膨胀产生变形。下面提供六种气撑式贴版套筒的具体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实施例1(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聚氨酯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胶状聚氨酯进行浇筑对复合套筒端面进行全面覆盖,浇铸厚度为4mm,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对保护环5外端面进行车削至要求厚度;(4)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30°倒角(斜坡)加工处理。实施例2(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玻璃钢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胶状树脂进行浇筑对复合套筒端面进行全面覆盖,浇铸厚度为3mm,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对保护环5外端面进行车削至要求厚度;(4)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20°倒角(斜坡)加工处理。实施例3(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弹性树脂层、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聚氨酯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液体胶状塑料进行浇筑对复合套筒端面进行全面覆盖,浇铸厚度为2mm,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对保护环5外端面进行车削至要求厚度;(4)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30°倒角(斜坡)加工处理。实施例4(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弹性塑料层、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树脂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1mm厚度的尼龙片材料按照复合套筒内外径模切成型后,胶黏在复合套筒端面,黏胶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对保护环5外端面进行车削至要求厚度;(4)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20°倒角(斜坡)加工处理。实施例5(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聚氨酯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硬度为70度ShoreD、厚度1.5mm的聚氨酯片材按照复合套筒内外径模切成型后,胶黏在复合套筒端面,黏胶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30°倒角(斜坡)加工处理。实施例6(1)复合套筒通过由内至外依次的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聚氨酯的外版面层4复合形成;(2)在复合套筒两侧端面分别采用硬度为75度ShoreA、厚度2.0mm的硅橡胶片材按照复合套筒内外径模切成型后,胶黏在复合套筒端面,黏胶固化后形成与复合套筒为一体的端面保护环5;(3)在贴版套筒内径端口处进行20°倒角(斜坡)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包括复合套筒,所述复合套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所述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相互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复合有保护环(5),所述保护环(5)至少覆盖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以及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之间的复合间隙,所述保护环(5)的内径大于玻璃钢内套层(1)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包括复合套筒,所述复合套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所述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相互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套筒的两端分别复合有保护环(5),所述保护环(5)至少覆盖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以及玻璃钢内套层(1)、弹性体层(2)、填充结构层(3)和外版面层(4)之间的复合间隙,所述保护环(5)的内径大于玻璃钢内套层(1)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撑式贴版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环(5)内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归霆
申请(专利权)人:澳科利高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