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432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电学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平转换电路,该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输入端、第二电平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平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既可以节约PCB占用面积,又可以降低成本。

A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平转换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平转换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要实现电平的转换,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两个三极管来实现电平转换;一种是通过使用芯片来实现电平转换。第一种方法因为要使用两个三极管,占用的印刷线路板(PCB)的面积较大,成本较高;第二种方法需要通过芯片来实现,成本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平转换电路,既可以节约PCB占用面积、又可以降低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平输入端、第二电平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平输出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通过改变NPN型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将输入电平有效地转换为输出电平,达到电平转换的目的;由于只使用一个三极管,因此花费的成本较低,占用的PCB面积较小。另外,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接地。通过在电平转换电路加入电容,可以过滤NPN型三极管在导通时出现的脉冲,提高了电平转换电路在电平转换时的稳定性。另外,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平输出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通过第二电平输出端,可以使第一电平输入端和第二电平输入端输入的电平都能被利用来输出电平,以控制相应器件的运行和停止,提高了电平转换电路的利用率。另外,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的输入电平大于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的输入电平。第一电平输入端的输入电平大于第二电平输入端的输入电平,可以使NPN型三极管在第一电平输入端输入电平时满足截止的条件、在第一电平输入端停止输入电平时满足导通的条件,从而有效实现电平的转换。另外,所述NPN型三极管的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10MHz。NPN型三极管的传输速率越小,则对应的周期越长,在电平转换的过程中,可以使电平转换电路受到时延的影响就越小,电平转换的效果就越稳定。另外,所述第三电阻的电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阻的电阻值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放大倍数的商。可以使NPN型三极管在导通时满足饱和导通的条件,更有利于第一电平输入端对第一电平输出端输出的电平的控制,提高电平转换的效率。另外,所述电容的电容值小于或等于50pF。电容的电容值小于或等于50pF,可以使得电容在过滤脉冲的同时,保证电平转换电路的电平转换效果。另外,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均为直流电输入端。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平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电平输入端10、第二电平输入端20、第一电平输出端30、NPN型三极管40、第一电阻50、第二电阻60和第三电阻70。其中,第一电阻5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平输入端10、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40的发射极;第二电阻60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平输入端20和第三电阻7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40的基极,第三电阻70的另一端连接NPN型三极管40的集电极和第一电平输出端30。其中,第一电平输入端10和第二电平输入端20的输入电平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具体数值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制。第三电阻70为上拉电阻,第一电阻50、第二电阻60和第三电阻70的电阻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可选地,第一电阻50的电阻值为100K欧姆,第二电阻60和第三电阻70的电阻值为4.7K欧姆;在不考虑功耗的前提下,第二电阻60和第三电阻70的电阻值可以选用100K欧姆,也可以为其它电阻值,这里不做限制。NPN型三极管的型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例如可以为MMBT3904,这里也不做具体限制。可选地,可以使第二电平输入端20输入的电平保持不变,通过改变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使三极管在导通和截止状态进行转换,从而使得第一电平输出端30的输出的电平发生变化,达到电平转换的目的。具体地,若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比第二电平输入端20输入的电平高时,第一电平输出端30输出的电平为第二电平输入端20输入的电平;若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比第二电平输入端20输入的电平低时,第一电平输出端30输出的电平=第二电平输入端20输入的电平-R3*Ic(R3为第三电阻70的电阻值,Ic为NPN型三极管40集电极的电流值)。例如,当第二电平输入端20的输入电平为1.8V时,若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比1.8V高,则NPN型三极管40的基极电压比发射极的电压低,发射极处于反向偏置状态,NPN型三极管40截止;此时第一电平输出端30的输出电平等于第二电平输入端20的电平为1.8V;若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比1.8V低,则NPN型三极管40的基极电压比发射极的电压高,发射极处于正向偏置状态,NPN型三极管40导通,此时第一电平输出端30的输出电平=1.8-R3*Ic;特别地,若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为0时,且第三电阻70的电阻值R3满足时(R2为第二电阻60的电阻值,β为NPN型三极管40的放大倍数),此时NPN型三极管40的基极电压比集电极的电压高,集电极也处于正向偏置状态,满足饱和导通的状态,由于NPN型三极管40的集电极与发射极的压降接近于0,因此第一电平输出端30的输出电平也接近于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可能比较高,不符合第一电平输出端30的输出要求,通过改变NPN型三极管40的导通和截止状态,可以使第一电平输入端10输入的电平转换为符合第一电平输出端30输出要求的输出电平,达到电平转换的目的。可选地,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平输入端10的输入电平大于第二电平输入端20的输入电平,即第一电平输入端10和第二电平输入端20均采用电源来获得输入电平,电源可以提供的电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平输入端、第二电平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平输出端;/n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n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平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平输入端、第二电平输入端、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平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平输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平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电平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平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平输出端与所述NPN型三极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璟
申请(专利权)人:芯讯通无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