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制呼吸效应的视频编码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频图像编码
技术介绍
在监控视频编码中,为了减少帧间预测编码造成的失真和码流传输出错造成马赛克的扩散,以及支持解码端随机回放,需要在编码码流中插入I帧进行刷新。在视频编码共工作在低码率时,一般插入的I帧编码图像质量相对较好以供后续P帧或B帧参考,而随着帧间预测误差的传递扩大,下一个I帧之前的P帧质量损失较大,人眼会感觉到监控视频出现图像周期性的忽好忽坏,即呼吸效应。这种呼吸效应,在图像的静止区域主观感觉会比较明显,在运动区域不容易感觉到。由于监控视频中大量场景和区域都是静止的,且一般监控应用工作在较低码率,所以呼吸效应对监控编码视频的主观质量有较大影响。呼吸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码率分配不完善造成的I帧和P帧的客观质量突变,这个通常可以通过调整量化参数限制I帧清晰度变化进行缓解;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帧内预测(I帧)和帧间预测(P帧或B帧)两种编码模式产生的图像失真形态不同,造成了主观上容易感觉到静止区域重建像素的形态突然变化,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呼吸效应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对输入图像进行呼吸效应预分析,获取图像中各编码单元产生的呼吸效应强度;/n对会产生呼吸效应的图像单元进行帧间预编码,在预编码图像单元时,根据前述呼吸效应预分析结果调整帧间预编码量化参数;/n用帧间预编码生成的重建图像单元替换原始输入图像单元进行最终I帧编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呼吸效应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对输入图像进行呼吸效应预分析,获取图像中各编码单元产生的呼吸效应强度;
对会产生呼吸效应的图像单元进行帧间预编码,在预编码图像单元时,根据前述呼吸效应预分析结果调整帧间预编码量化参数;
用帧间预编码生成的重建图像单元替换原始输入图像单元进行最终I帧编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输入图像进行呼吸效应预分析时,将不会发生呼吸效应的图像单元直接发送至编码器进行I帧编码,将会发生呼吸效应的图像单元发送编码器先进行预编码,并根据呼吸效应强度配置帧间预编码量化参数的调整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呼吸效应强度配置图像单元的量化值时,相比于呼吸效应弱的图像单元,呼吸效应强的图像单元的量化值较大以平滑前后帧纹理变化,呼吸效应弱的图像单元的量化值较小以维持图像清晰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图像单元产生的呼吸效应强度的步骤包括,
获取设置的多个呼吸效应强度影响因子信息,对前述影响因子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获取呼吸效应强度影响因子的权重信息,所述呼吸效应强度影响因子包括图像的非静止程度、纹理复杂度和平均亮度;
计算当前图像单元的非静止程度、纹理复杂度和平均亮度参数;
根据计算得到的非静止程度、纹理复杂度和平均亮度参数,结合前述权重信息判断当前图像单元采用帧内编码模式编码后产生的呼吸效应强度,所述呼吸效应强度=非静止程度权重×纹理复杂度权重×亮度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帧差绝对值和法或者像素运动估计计算法计算图像单元的非静止程度;
和/或,采用平均差绝对值和或方差和方法计算图像单元的纹理复杂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帧间预编码时,通过无运动帧间补偿编码产生重建帧,无需进行帧间运动估计、帧内编码代价计算和熵编码生成码流;
所述预编码采用B帧模式或P帧模式编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虎,游源祺,
申请(专利权)人:眸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