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系统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9157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当前左右图像,计算立体视差,生成视差图;步骤2:使用获得的视差,计算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深度量;步骤3:计算取得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步骤4:使用步骤3计算得来的深度距离,获取相对应的左右图像位移值;步骤5:应用得出的图像位移值到3D显示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解决3D内窥镜使用中容易产生的疲劳和晕眩。通过自动优化,可减轻症状,长时间保证用户的舒适感。

A method, system and medium for automatically optimizing 3D stereo se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软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3D内窥镜使用左右平行的两个摄像头对被观察物体进行视频采集,采集到的视频经过图像处理设备,将左右两幅图像最终传输至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显示设备可采用主动式3D显示器或是被动式3D显示器。内窥镜使用人员通过观看显示设备,在大脑融合重建被观察物体的立体信息。背景图1为一个典型的3D电子内窥镜系统。201为3D显示器。202为3D内窥镜主机。203为主机上的显示触控屏。204为内窥镜手柄。204负责传输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到3D内窥镜主机202。一般来讲,电子内窥镜通过两根线链接到主机202:一条为信号线,负责传输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一条为导光束,负责将主机端202(或独立式冷光源系统)的光导入到手柄端。视频信号经过处理后,通过HDMI,或DP,或VGA,或其他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到3D显示器201,进行显示。摄像头参数、主机控制相关参数、病人管理系统,等等,通过202上的显示触控屏203进行控制。一直以来,长时间使用3D内窥镜容易造成使用者视觉晕眩和疲劳。这主要是由于视觉辐辏调节冲突(vergence-accommodationconflicts)造成的;即双眼聚焦的距离和视线聚合距离不一致。论文(Shibata,2011)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实验,得出如果视线聚合距离在聚焦距离的前后一定范围内,观看者仍能够轻松的获取3D信息而不会产生视觉疲劳,这个范围就称之为观察3D立体视觉的舒适区。>Shibata,T.andKim,J.andHoffman,D.M.andBanks,M.S.,Thezoneofcomfort:Predictingvisualdiscomfortwithstereodisplays,JournalofVision,11(8):11,1-29.根据论文(Shibata,2011),舒适区可以定义为:Dv_far和Dv_near分别为最远和最近视线聚合距离,Df为聚焦距离,这三个数字的单位都为屈光度,即距离(米)的倒数。背景图2画出了在不同的聚焦距离时的舒适区。在通常使用的平行式双目立体系统中,被摄场景当通过3D显示器被观察者接受时,均被重建于观察者眼睛与屏幕之间。观察者的视觉焦点一般落在显示器上。这时,显而易见的,上面所讲的舒适区域没有被最大化利用,即:显示器后方的舒适区完全被舍弃,显示器前方的舒适区域也极易被突破;从而造成使用者视觉无法合成3D图像,进而产生晕眩等症状。一般来讲,使用平行式双目原理的系统中,经常通过采用平行位移左摄像头图像和/或右摄像头图像,进而调整重建后被摄物体位于屏幕的舒适区当中。这种调整一般在机器出厂时调好固定。这就使得被摄物体一定要在某一深度范围时,用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3D重建。如果被摄物体过于接近摄像头,就会造成晕眩;如果被摄物体距离摄像头过远,则3D感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给定当前左右图像,计算立体视差,生成视差图;步骤2:使用获得的视差,计算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深度量;步骤3:计算取得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步骤4:使用步骤3计算得来的深度距离,获取相对应的左右图像位移值;步骤5:应用得出的图像位移值到3D显示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1中,视差图可由多种算法获取,所述算法包括SGBM算法和BM算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计算立体视差包括针对整张图计算立体视差或者只对选取的兴趣区域ROI计算立体视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2中,其深度量计算公式具体如下:其中,f为摄像头焦距,Tx为左右两个摄像头中心距,(x,y)为当前像素点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步骤3中,计算整张图或兴趣区域ROI内所有像素点对应的深度量的平均值或中值或最大值,作为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4包括:预先通过实验并生成查找表步骤:分别将一个被摄物体放置在摄像头前10到100毫米处,间隔10毫米,并在每一个位置分别调整左右图像位移,直至观察者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舒服的3D重建效果,记录位置信息和相对应的图像位移量并生成查找表;图像位移量获取步骤:在使用中,如果当前深度在10-100毫米之间,可使用线性差值的方法获得实际图像位移量,如果小于1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如果大于10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执行所述步骤4时,使用和实际应用场景相同或类似的使用环境:包括相同大小的显示器以及观察者到屏幕的距离应和实际使用环境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步骤5是做一次优化的步骤,本专利技术使用用户触发模式或自动连续触发模式执行步骤1-步骤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系统,包括:视差图获取模块:用于给定当前左右图像,计算立体视差,生成视差图;深度量计算模块:用于使用获得的立体视差,计算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深度量;深度距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得取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左右图像位移值获取模块:用于使用计算得来的深度距离,获取相对应的左右图像位移值;显示模块:用于应用得出的图像位移值到3D显示中。在所述深度距离计算模块中,计算整张图或兴趣区域ROI内所有像素点对应的深度量的平均值或中值或最大值,作为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所述左右图像位移值获取模块包括:预先通过实验并生成查找表模块:用于分别将一个被摄物体放置在摄像头前10到100毫米处,间隔10毫米,并在每一个位置分别调整左右图像位移,直至观察者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舒服的3D重建效果,记录位置信息和相对应的图像位移量并生成查找表;图像位移量获取模块:在使用中,如果当前深度在10-100毫米之间,可使用线性差值的方法获得实际图像位移量,如果小于1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如果大于10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配置为由处理器调用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解决3D内窥镜使用中容易产生的疲劳和晕眩。通过自动优化,可减轻症状,长时间保证用户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背景图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背景图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视图差原理简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步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n步骤1:给定当前左右图像,计算立体视差,生成视差图;/n步骤2:使用获得的立体视差,计算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深度量;/n步骤3:计算取得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n步骤4:使用步骤3计算得来的深度距离,获取相对应的左右图像位移值;/n步骤5:应用得出的图像位移值到3D显示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优化3D立体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给定当前左右图像,计算立体视差,生成视差图;
步骤2:使用获得的立体视差,计算每一个像素点所对应的深度量;
步骤3:计算取得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
步骤4:使用步骤3计算得来的深度距离,获取相对应的左右图像位移值;
步骤5:应用得出的图像位移值到3D显示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视差图可由多种算法获取,所述算法包括SGBM算法和BM算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计算立体视差包括针对整张图计算立体视差或者只对选取的兴趣区域ROI计算立体视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深度量计算公式具体如下:



其中,f为摄像头焦距,Tx为左右两个摄像头中心距,(x,y)为当前像素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计算整张图或兴趣区域ROI内所有像素点对应的深度量的平均值或中值或最大值,作为被摄物体的深度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
预先通过实验并生成查找表步骤:分别将一个被摄物体放置在摄像头前10到100毫米处,间隔10毫米,并在每一个位置分别调整左右图像位移,直至观察者可以获得一个比较舒服的3D重建效果,记录位置信息和相对应的图像位移量并生成查找表;
图像位移量获取步骤:在使用中,如果当前深度在10-100毫米之间,可使用线性差值的方法获得实际图像位移量,如果小于1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如果大于100毫米,则设当前深度为100毫米,并使用查找表获得图像位移量。


7.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汇海王德才劳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