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906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一用于分离泥与水的泥水分离装置,泥水分离装置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接泥腔、转轴、接泥板和第二进水口,转轴设置在接泥腔内侧壁,接泥板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上,接泥板侧壁与接泥腔内侧壁抵接,接泥板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重力的斜坡,接泥板下方与斜坡相同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泥板与斜坡重量的支撑板,支撑板固定于接泥腔侧壁,接泥板和斜坡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板上,由于雨水由第一进水口流向接泥板沉淀,淤泥超过斜坡提供的重量时,带动接泥板在转轴上向下活动,接泥板上的淤泥掉落接泥腔,淤泥与水分离更方便,减少城市管道堵塞的问题,节省管道维护成本。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雨水大部分均没有作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入水库、江河、湖海,进入地下管道的雨水里面含有各种污染物、淤泥和杂质,浊度高,城市内地下排水管道大多老化严重,难管理,管道易堵塞,雨水排放不畅通,清淤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对路面雨水清淤方便的的雨水净化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一用于分离泥与水的泥水分离装置,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接泥腔、转轴、接泥板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的转轴设置在所述的接泥腔内侧壁,所述的接泥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的接泥板侧壁与所述的接泥腔内侧壁抵接,所述的接泥板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重力的斜坡,所述的接泥板下方与所述斜坡相同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泥板与斜坡重量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固定于接泥腔侧壁,所述的接泥板和斜坡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板上。优选的,所述的装置主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装置,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的出水处与所述净化装置的进水处连通,所述的净化装置包括滤料和用于放置滤料的滤网。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进水口上具有第一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的装置主体内还设置有一用于防止雨水过满的溢流管,所述的溢流管的进水处位于所述的净化装置上方。优选的,还包括有一用于集水的容水腔,所述的容水腔内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的容水腔与所述净化装置的出水处连通。优选的,所述的容水腔内设置有用于消毒雨水的消毒灯。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斜坡为接泥板增加重力,支撑板支撑接泥板与斜坡的重量,雨水由第一进水口流向接泥板,在接泥板上沉淀,淤泥沉淀超过斜坡提供的重量时,会带动接泥板在转轴上向下运动,接泥板上的淤泥掉落接泥腔,使得路面雨水的淤泥与水分离更方便,减少城市雨水排放不畅通,管道易堵塞的问题,疏通管道的人力物力消耗降低,节省管道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泥水分离装置1,第一进水口11,接泥腔12,转轴13,接泥板14,第二进水口15,斜坡16,支撑板17,净化装置2,滤网21,溢流管3,容水腔4,消毒灯41,第二过滤装置111。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一用于分离泥与水的泥水分离装置1,泥水分离装置1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11,泥水分离装置1包括接泥腔12、转轴13、接泥板14和第二进水口15,转轴13设置在接泥腔12内侧壁,接泥板14可转动的设置在转轴13上,接泥板14侧壁与接泥腔12内侧壁抵接,接泥板14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重力的斜坡16,接泥板14下方与斜坡16相同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泥板14与斜坡16重量的支撑板17,支撑板17固定于接泥腔12侧壁,接泥板14和斜坡16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板17上,由于斜坡16为接泥板14增加重力,支撑板17支撑接泥板14与斜坡16的重量,雨水由第一进水口11流向接泥板14,在接泥板14上沉淀,淤泥沉淀超过斜坡提供16的重量时,会带动接泥板14在转轴上向下运动,接泥板14上的淤泥掉落接泥腔12,实现水与泥分开收集,使得路面雨水的淤泥与水分离更方便,减少城市雨水排放不畅通,管道易堵塞的问题,疏通管道的人力物力消耗降低,节省管道维护成本,在实际应用中,接泥腔12上设置有能够开启的上盖,由于接泥板14可活动,打开上盖可以使用吸泥机管道等伸入接泥腔内进行吸泥操作,清洁维护更方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装置2,泥水分离装置1的出水处与净化装置2的进水处连通,净化装置2包括滤料和用于放置滤料的滤网21,洁净的降雨受到道路、屋面甚至空气浮尘的影响,使得雨水里面含有污染物和杂质,浊度高,还携带病菌,雨水通过第二进水口15流入净化装置2,通过滤料和滤网21使雨水减少细菌和杂质,能够实现雨水再利用,在实际应用中,滤料和滤网由上至下优选为细过滤网、珊瑚砂10cm、滤料间细过滤网、陶粒10cm、滤料间细过滤网、石英砂7cm、细过滤网、粗过滤网、格栅,根据筛分试验确定滤料的粒径和细过滤网的孔径,使滤料不会混合和流失,其结构和原理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在此不另作详述。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口15上具有第一过滤装置,由于雨水内的杂质,经过初次沉淀会剩余许多浮力较大的的地面杂质,如树叶、纸片等小型垃圾,防止净化装置2被这些小型垃圾堵塞,需在雨水进入净化装置2前进行再次过滤,因此,在第二进水口15上设置第一过滤装置,过滤浮力较大的小型垃圾,第一过滤装置优选为细过滤网,使用成本低,在实际应用中,第二进水口15优选设置在斜坡16上方,接泥腔12的上盖打开时,也能够清理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出来的小型垃圾,使用便捷。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防止雨水过满的溢流管3,所述的溢流管3的进水处位于净化装置2上方,溢流管3的进水处优选位置在斜坡上方1-2CM处,溢流管3的出水处优选与外界的排水管连通。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一用于集水的容水腔4,容水腔4内设置有连通外界的出水管道,容水腔4与净化装置2的出水处连通,由净化装置2净化后的雨水能够被容水腔4搜集,再由出水管道流出,实现雨水净化后再利用,在实际应用中,优选为在人行道两旁设置压水机,将出水管道连通压水机,人们使用压水机压杆运动,带动活塞往复运动,使压水机将水压出利用。本实施例中,容水腔4内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分离泥与水的泥水分离装置(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1)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1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1)包括接泥腔(12)、转轴(13)、接泥板(14)和第二进水口(15),所述的转轴(13)设置在所述的接泥腔(12)内侧壁,所述的接泥板(1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13)上,所述的接泥板(14)侧壁与所述的接泥腔(12)内侧壁抵接,所述的接泥板(14)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重力的斜坡(16),所述的接泥板(14)下方与所述斜坡(16)相同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泥板(14)与斜坡(16)重量的支撑板(17),所述的支撑板(17)固定于接泥腔(12)侧壁,所述的接泥板(14)和斜坡(16)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板(1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分离泥与水的泥水分离装置(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1)上具有一第一进水口(11),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1)包括接泥腔(12)、转轴(13)、接泥板(14)和第二进水口(15),所述的转轴(13)设置在所述的接泥腔(12)内侧壁,所述的接泥板(14)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转轴(13)上,所述的接泥板(14)侧壁与所述的接泥腔(12)内侧壁抵接,所述的接泥板(14)上设置有用于增加重力的斜坡(16),所述的接泥板(14)下方与所述斜坡(16)相同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接泥板(14)与斜坡(16)重量的支撑板(17),所述的支撑板(17)固定于接泥腔(12)侧壁,所述的接泥板(14)和斜坡(16)可活动的设置于支撑板(17)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净化雨水的净化装置(2),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1)的出水处与所述净化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涛李剑梅一民刘涵张睿黄子格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航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