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866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接近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的输入端包括火线L1和零线N1,所述的输出端包括火线L2和零线N2;所述的火线L1分别连接至电阻R1、电容C1、光电耦合器IC1的4脚,双向可控硅VT2的1脚;所述的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连接至二极管桥D,所述二极管桥D分别连接至零线N1,零线N2,稳压二极管VD1,电阻R3,红外线接收管U2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8,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可及时的关闭其所接电器设备的供电,从而达到所接电器设备的零功耗待机功能,实现节约用电的目的。

An infrared reflective zero power proximity switch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接近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
技术介绍
接近开关是一种无需与运动部件进行机械直接接触而可以操作的位置开关,当物体距离接近开关的感应面到动作距离时,不需要机械接触及施加任何压力即可使开关动作,从而驱动直流电器或给计算机(PLC)装置提供控制指令。红外线反射型接近开关就是一种常见的光电式接近开关类型,当有人或物体靠近而反射红外线时,使得电路导通,而人离开或提供反射的物体移走时,输出延时关断,电路又进入到待机检测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的输入端包括火线L1和零线N1,所述的输出端包括火线L2和零线N2;所述的火线L1分别连接至电阻R1、电容C1、光电耦合器IC1的4脚,双向可控硅VT2的1脚;所述的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连接至二极管桥D,所述二极管桥D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端包括火线L1和零线N1,所述的输出端包括火线L2和零线N2;所述的火线L1分别连接至电阻R1、电容C1、光电耦合器IC1的4脚,双向可控硅VT2的1脚;/n所述的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连接至二极管桥D,所述二极管桥D分别连接至零线N1,零线N2,稳压二极管VD1,电阻R3,红外线接收管U2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8,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n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红外线发射管U1的正极,所述红外线发射管U1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反射型零功耗接近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入端包括火线L1和零线N1,所述的输出端包括火线L2和零线N2;所述的火线L1分别连接至电阻R1、电容C1、光电耦合器IC1的4脚,双向可控硅VT2的1脚;
所述的电阻R1和电容C1并联后连接至二极管桥D,所述二极管桥D分别连接至零线N1,零线N2,稳压二极管VD1,电阻R3,红外线接收管U2的正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8,电容C2,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红外线发射管U1的正极,所述红外线发射管U1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至电阻R4和电阻R5,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红外线接收管U2的负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至二极管D5的正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
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光电耦合器IC1的1脚,所述光电耦合器IC1的2脚连接至三极管Q7的集电极,3脚连接至电阻R10;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基极连接至电阻R9,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双向可控硅VT2的2脚,所述双向可控硅VT2的3脚连接至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举柱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市同心畅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