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850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电极构件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转接片和电极引线。集流体包括绝缘基体、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设置于绝缘基体。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均包括涂覆区和未涂覆区,涂覆区涂覆有活性物质层,未涂覆区未涂覆活性物质层,集流体沿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宽度方向的尺寸,且未涂覆区位于涂覆区沿长度方向的侧方。转接片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连接于第一导电层的未涂覆区和第二导电层的未涂覆区,且第一导电件连接于第二导电件。电极引线连接于转接片,且电极引线沿宽度方向的一端超出未涂覆区。

Secondary battery and its electrode components, battery modules and devices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汽油价格问题,以及能量存储问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快速扩展到油电混动车辆、轮船以及能量存储系统等。二次电池的电极构件通常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一些电极构件选择一种多层结构的集流体,例如,所述集流体包括绝缘基体和设置于绝缘基体两个表面的导电层,而活性物质层涂覆于导电层的表面。然而,两个导电层被绝缘基体隔开,所以两个导电层上的电流无法汇流,影响电极构件的过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电池模块和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能提高电极构件的过流能力和安全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构件,其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转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1)、活性物质层(12)、转接片(13)和电极引线(14);/n所述集流体(11)包括绝缘基体(111)、第一导电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111)的两个表面;/n所述第一导电层(11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均包括涂覆区(114)和未涂覆区(115),所述涂覆区(114)涂覆有活性物质层(12),所述未涂覆区(115)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所述集流体(11)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并且所述未涂覆区(115)位于所述涂覆区(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1)、活性物质层(12)、转接片(13)和电极引线(14);
所述集流体(11)包括绝缘基体(111)、第一导电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13),所述第一导电层(11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分别设置于所述绝缘基体(111)的两个表面;
所述第一导电层(112)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均包括涂覆区(114)和未涂覆区(115),所述涂覆区(114)涂覆有活性物质层(12),所述未涂覆区(115)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所述集流体(11)沿长度方向(X)的尺寸大于沿宽度方向(Y)的尺寸,并且所述未涂覆区(115)位于所述涂覆区(114)沿长度方向(X)的侧方;
所述转接片(13)包括第一导电件(131)和第二导电件(132),所述第一导电件(13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1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2)的所述未涂覆区(115)和所述第二导电层(113)的所述未涂覆区(115),且第一导电件(131)连接于第二导电件(132);
所述电极引线(14)连接于所述转接片(13),且所述电极引线(14)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一端超出所述未涂覆区(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
转接片(13)还包括连接部(133),所述连接部(133)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31)和所述第二导电件(132)之间;
所述连接部(133)围绕所述未涂覆区(115)沿所述长度方向(X)的端部弯折设置,或者,所述连接部(133)围绕所述未涂覆区(115)沿所述宽度方向(Y)的端部弯折设置;
所述电极引线(14)通过焊接、粘接以及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部(13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14)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31),且所述电极引线(14)沿所述长度方向(X)不超出所述未涂覆区(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引线(14)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31)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构件(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层(112)的未涂覆区(115)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112)沿长度方向(X)的端部;
所述第二导电层(113)的未涂覆区(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长亮张子格薛庆瑞李伟李静王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