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包括有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有多个气囊,多个所述气囊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缓冲板,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导轨,每个所述导轨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每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均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杆,每个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通过设有防撞装置和缓冲装置,可以提高铅酸蓄电池外壳体的抗撞击性能和减震性能。
The shell structure of a lead-acid battery damaged by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
,主要涉及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蓄电池其外保护壳材质通常以塑料为主,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导致外保护壳破损后,会使得内部的硫酸液泄漏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蓄电池生产商在生产蓄电池时通常都会配套加装塑壳用以保护蓄电池,而传统的塑壳结构较为简单,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采用较为简单的仅带有防护功能的材料做壳体,起不到防撞击的作用,防护性差;2、通过在塑壳与蓄电池外壳体之间添加缓冲材料。以上两种外壳体结构都存在着防撞击强度不够,缓冲效果较差,仍然存在着会因为意外碰撞导致蓄电池破损,从而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还会泄漏电解液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的危险。因此我们需要研制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为蓄电池带来较好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包括有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防撞装置,所述防撞装置包括有多个气囊,多个所述气囊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气囊远离所述外壳体内侧壁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缓冲板,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均与每个所述气囊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远离多个所述气囊的一侧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板远离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侧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导轨,每个所述导轨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每个所述滑杆的一端均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杆,每个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每个所述固定座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内壳体的内部两端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外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包括有气垫,所述气垫与多个所述气囊相接触。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强筋的顶端设有提手,所述提手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两侧,所述提手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提手的一端共同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气垫的顶端与所述内壳体的底部之间等间距设有多个设有缓冲装置,多个所述缓冲装置均包括有支撑柱,每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均焊接在所述内壳体的底部,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内顶壁均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簧,每个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底端均连接有第一缓冲垫。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垫远离所述第二缓冲弹簧的一侧连接有缓冲柱,所述缓冲柱贯穿所述支撑柱底端壳体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气垫的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主要通过设置有外壳体和内壳体,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防撞装置,将防撞装置设计成由多个气囊、第一缓冲板、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板、导轨、滑杆、滑块、连杆和固定座组成,通过多个气囊实现初步吸能减震;通过第一缓冲板和第一缓冲弹簧作用下,实现第二次吸能减震;通过第二缓冲板实现第三次吸能减震;通过导轨、滑杆、滑块、连杆和固定座,使得第二缓冲板保护内壳体,从而实现了对内壳体内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保护,防止大力碰撞或挤压对内壳体内的铅酸蓄电池的伤害,从而减小了损失。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A区放大图;图4是图2中的B区放大图;图5是图2中的C区放大图。附图标记:1、外壳体;11、加强筋;12、气垫;2、内壳体;21、隔板;3、提手;31、底板;32、固定板;4、缓冲装置;41、第二缓冲垫;42、缓冲柱;43、第一缓冲垫;44、支撑柱;45、第二缓冲弹簧;5、防撞装置;51、气囊;52、第一缓冲板;53、第一缓冲弹簧;54、第二缓冲板;55、固定座;56、连杆;57、滑块;58、导轨;59、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照附图1-5,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包括有外壳体1和内壳体2,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防撞装置5,所述防撞装置5包括有多个气囊51,多个所述气囊5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气囊51远离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缓冲板52,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均与每个所述气囊51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远离多个所述气囊51的一侧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53,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5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54,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板54远离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的一侧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导轨58,每个所述导轨58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59,每个所述滑杆59的一端均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块57,每个所述滑块57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杆56,每个所述连杆56远离所述滑块57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55,每个所述固定座5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壳体2的外壁上。请参照附图1,所述内壳体2的内部两端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21;所述外壳体1的两侧外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加强筋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隔板21的设计,能够便于存放多个蓄电池,且分开不易互相腐蚀,保证使用安全;进一步的,通过多个加强筋11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外壳体1的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请参照附图3,多个所述加强筋11的顶端设有提手3,所述提手3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两侧,所述提手3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板32,两个所述固定板32远离所述提手3的一端共同焊接有底板31,所述底板3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外壳体1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提手3和提手3通过轴承在固定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包括有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防撞装置(5),所述防撞装置(5)包括有多个气囊(51),多个所述气囊(5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气囊(51)远离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缓冲板(52),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均与每个所述气囊(51)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远离多个所述气囊(51)的一侧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53),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5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54),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板(54)远离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的一侧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导轨(58),每个所述导轨(58)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59),每个所述滑杆(59)的一端均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块(57),每个所述滑块(57)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杆(56),每个所述连杆(56)远离所述滑块(57)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55),每个所述固定座(5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壳体(2)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包括有外壳体(1)和内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设有防撞装置(5),所述防撞装置(5)包括有多个气囊(51),多个所述气囊(51)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多个所述气囊(51)远离所述外壳体(1)内侧壁的一侧均设有第一缓冲板(52),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均与每个所述气囊(51)相接触,四个所述第一缓冲板(52)远离多个所述气囊(51)的一侧均等间距连接有多个第一缓冲弹簧(53),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5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缓冲板(54),四个所述第二缓冲板(54)远离多个所述第一缓冲弹簧(53)的一侧等间距通过螺栓连接有多个导轨(58),每个所述导轨(58)内的两端均固定有滑杆(59),每个所述滑杆(59)的一端均贯穿滑动连接有滑块(57),每个所述滑块(57)的一侧均焊接有连杆(56),每个所述连杆(56)远离所述滑块(57)的一端均通过轴承连接有固定座(55),每个所述固定座(55)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内壳体(2)的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内部两端等间距设有多个隔板(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击破损的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两侧外壁上均等间距设有多个加强筋(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永恒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