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相关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包装结构,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折叠板组,所述折叠板组折叠后形成保护被包装件的包装结构,所述折叠板组包括:侧围板组,其能够围合以形成腔道,所述腔道用于放置被包装件;封顶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封底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下开口;以及内衬板组,其连接所述封底板组,所述内衬板组能够容置于所述腔道中,所述内衬板组构造有用于支撑被包装件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对所述被包装件的侧壁进行限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成型快、缓冲保护性能佳、节约环保的优点。
A packag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相关
,特别地涉及一种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类似圆形、轻重量的智能单品产品,该类产品大多以塑料材质作为外壳,内部结构主要为电路板元器件,一般该类产品不会自带金属插头,因此目前对于该类产品的主要包装打包方式如下:1.采用天地盖包装盒,包装内衬做独立设计,内衬一般用海绵、吸塑成型或其他纸材,有时候为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顶部也会用海绵做衬垫。2.采用普通紧配型白盒包装结构,由于该产品外壳多为塑料材质,所以有的不做缓冲保护,或者未做全部缓冲保护。在上述两种包装打包方式中,方案1涉及海绵的切割成型以及胶粘固定等工序,吸塑成型涉及到开模,其生产制作工艺复杂,费时费人工。方案2对已产品的缓冲保护不够,出厂成品可能因受到撞击导致外观面损或产品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急需一种既能对产品进行固定缓冲保护,又能便于生产制造的新包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利用一体化的折叠板组直接折叠形成包装盒以及包装盒内的内衬结构,实现对被包装件的全方位缓冲保护,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结构,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折叠板组,所述折叠板组折叠后形成保护被包装件的包装结构,所述折叠板组包括:侧围板组,其能够围合以形成腔道,所述腔道用于放置被包装件;封顶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封底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下开口;以及内衬板组,其连接所述封底板组,所述内衬板组能够容置于所述腔道中,所述内衬板组构造有用于支撑被包装件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对所述被包装件的侧壁进行限位。本申请的包装结构提升了生产成型效率,以及包装材料的统一性,同时还形成了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结构,无需另外设计内部缓冲结构,并且内衬结构实现对被包装件全方位的保护缓冲,防护性能优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围板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相接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和第四折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第三折板和所述第四折板能够围合以形成所述腔道。通过折叠侧围板组,能够形成包装结构的主体。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顶板组包括顶部保护结构和顶盖折板;所述顶部保护结构用于遮挡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并保护位于所述腔道内的被包装件,所述顶盖折板用于遮盖所述顶部保护结构,并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封顶板组利用顶部保护结构和顶盖折板进行防护,有效提高缓冲保护性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顶部保护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三折板上侧边的顶部缓冲折板;所述顶部缓冲折板能够重叠在一起并遮挡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在形成包装盒后,外插板不会自发脱离插口,实现了对腔道的下开口的密封,同时外插板与插口之间加入了第一内插板和第二内插板,进一步压紧外插板端部,进一步保证外插板不会自发脱离插口,有效提高自锁性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内衬板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五折板的插舌板组和连接所述插舌板组的插槽板组;所述插舌板组包括连接所述第五折板的第一连接折板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折板的缓冲插舌板,所述缓冲插舌板包括开设在其中央的上层放置口以及若干连接在所述上层放置口边缘的折叠插舌;所述插槽板组包括连接所述缓冲插舌板的第二连接折板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折板的缓冲插槽板,所述缓冲插槽板包括若干内衬插槽;在进行折叠时,所述折叠插舌插入相对应的所述内衬插槽中,所述缓冲插舌板与所述缓冲插槽板之间形成上层缓冲腔。从而在腔道内部形成可靠的保护缓冲结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折板包括连接所述缓冲插舌板的侧壁折板和连接所述侧壁折板的腔壁折板,所述腔壁折板连接所述缓冲插槽板;在进行折叠时,所述缓冲插槽板与所述第五折板之间形成下层缓冲腔。当装入被包装件时,下层缓冲腔对被包装件底部进行缓冲,增加了内衬板组的缓冲保护面积,进一步提高缓冲保护性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插槽板中央设置有下层放置口;所述下层放置口能够对被包装件位于下层缓冲腔的部分进行限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放置口和所述下层放置口设置为圆形,所述上层放置口边缘处开设有凹口。增设凹口能方便操作者放入手指,便于拿出被包装件或者拆装整个包装盒。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插舌包括连接所述上层放置口的保护折片与连接所述保护折片的折叠折片,所述保护折片与所述折叠折片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能够插入所述内衬插槽内的内衬插舌;其中,所述折叠折片朝所述腔道内壁的方向折叠,用于支撑所述缓冲插舌板。在形成包装结构后,折叠折片起到支撑缓冲插舌板的作用,大大提高了用于支撑的有效面积,从而提高了内衬结构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传统的包装盒和加设内衬粘胶固定的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个一体化结构的折叠板组来折叠形成包装盒,大大提升了生产成型效率和包装材料的统一性,同时还形成具有缓冲保护作用的内衬结构,实现对被包装件全方位的保护缓冲,防护性能更佳,还无需另外设计。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折叠板组展开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封底板组折叠状态下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折叠板组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折叠板组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折叠板组展开状态下的缓冲插舌板的结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内衬板组折叠状态下的第二连接折板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附图标记:10-侧围板组,11-第一折板,12-第二折板,13-第三折板,14-第四折板,15-第一接口,20-封顶板组,21-顶盖折板,211-插片,22-顶部缓冲折板,30-封底板组,31-第一内插板,32-第二内插板,33-外插板,34-第五折板,341-插口,40-内衬板组,41-插舌板组,411-第一连接折板,412-缓冲插舌板,4121-上层放置口,4121a-凹口,4122-折叠插舌,4122a-保护折片,4122b-折叠折片,4122c-内衬插舌,4123-第二接口,42-插槽板组,421-第二连接折板,4211-侧壁折板,4212-腔壁折板,422-缓冲插槽板,4221-下层放置口,4222-内衬插槽,4223-第三接口,50-腔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3,本专利技术的包装结构,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折叠板组,用于折叠后形成缓冲保护被包装件的盒体,折叠板组包括:侧围板组10,侧围板组10在折叠状态下形成腔道50(如图3所示),腔道50用于放置被包装件;封顶板组20,连接侧围板组10并在侧围板组10的折叠状态下封住腔道50的上开口;封底板组30,连接侧围板组10并在侧围板组10的折叠状态下封住腔道50的下开口;以及内衬板组40,连接封底板组30并在侧围板组10的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折叠板组,所述折叠板组折叠后形成保护被包装件的包装结构,所述折叠板组包括:/n侧围板组,其能够围合以形成腔道,所述腔道用于放置被包装件;/n封顶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n封底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下开口;以及/n内衬板组,其连接所述封底板组,所述内衬板组能够容置于所述腔道中,所述内衬板组构造有用于支撑被包装件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对所述被包装件的侧壁进行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化成型的折叠板组,所述折叠板组折叠后形成保护被包装件的包装结构,所述折叠板组包括:
侧围板组,其能够围合以形成腔道,所述腔道用于放置被包装件;
封顶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
封底板组,其连接所述侧围板组,用于封闭所述腔道的下开口;以及
内衬板组,其连接所述封底板组,所述内衬板组能够容置于所述腔道中,所述内衬板组构造有用于支撑被包装件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对所述被包装件的侧壁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相接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第三折板和第四折板;
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第三折板和所述第四折板能够围合以形成所述腔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顶板组包括顶部保护结构和顶盖折板;
所述顶部保护结构用于遮挡所述腔道的上开口,并保护位于所述腔道内的被包装件,所述顶盖折板用于遮盖所述顶部保护结构,并封闭所述腔道的上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保护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三折板上侧边的顶部缓冲折板;
所述顶部缓冲折板能够重叠在一起并遮挡所述腔道的上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底板组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所述第三折板和所述第四折板下侧边的第一内插板、外插板、第二内插板和第五折板,所述第五折板上开通有插口;
在进行折叠时,所述第五折板、所述第一内插板、所述第二内插板和所述外插板从上至下依次重叠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大旺,黄倬莹,曹丽君,莫东燕,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