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95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包括导电基体、柔性缓冲层、导电触点、焊接结合层,柔性缓冲层、导电触点均位于导电基体的上下表面,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的表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柔性缓冲层填充在导电触点的间隔之间而覆盖于导电基体的表面,柔性缓冲层的外侧表面与导电触点的外侧表面齐平,焊接结合层叠置于导电触点的外侧表面上。该互联条为全柔性结构,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形成特殊触点结构,围绕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以耐温的柔性缓冲层包覆,在叠拼切片电池使用时,焊接结合层的外侧表面与电池切片表面的栅线焊接而连接导电,其它重叠区域均为软接触,有效吸收电池切片和互联条之间的应力,显著减小电池切片重叠区的应力。

A chip battery interconnection st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特别是切片电池互联材料。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规的切片电池互联材料为涂锡铜带,断面结构如附图1所示,中间为铜,外圈为铅锡合金层。在当前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需求下,高效光伏组件设计更多趋向于电池切片互联,因切片后电流大幅下降,可降低组件内的电阻损耗,提升组件产品的功率输出。但由于增加了切片工艺,在叠拼组件结构中,施加一定压力对各层进行压合时,由于传统涂锡铜带表面硬度高、屈服强度大,电池片叠合区为电池片/硬焊带/电池片的硬接触,应力无法得到缓冲,导致切片电池边缘在层压后隐裂或破片,对电池片不可避免会造成一定的损伤。针对屈服强度较高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柔性导电产品技术出现。例如,一种导电胶带(国别:中国,公开号:109233674A,公开日期:2019-01-18)公开了一种柔性导电胶带产品,但电导率偏低,实际在切片电池产品中的应用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的切片电池互联条,减少连接电池切片造成的电池片隐裂或破片现象。技术方案: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包括导电基体、柔性缓冲层、导电触点、焊接结合层,所述柔性缓冲层、导电触点均位于所述导电基体的上下表面,所述导电触点在所述导电基体的表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柔性缓冲层填充在所述导电触点的间隔之间而覆盖于所述导电基体的表面,所述柔性缓冲层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表面齐平,所述焊接结合层叠置于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导电触点的排列与电池片表面栅线相匹配,以仅使导电触点与栅线形成欧姆连接而导电,而互联条表面的柔性缓冲层与电池切片的其他区域形成重叠。进一步的,由于互联条在使用时,是上下表面的各一端用于与电池切片连接,因此,所述导电触点在所述导电基体的上下表面两端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焊接结合层与所述导电触点的外侧表面以电镀或热镀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缓冲层的材料为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硅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氟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的其中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缓冲层和导电触点在所述导电基体上形成的表面为平面或弧面。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切片电池互联条为全柔性结构,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形成特殊的触点结构,围绕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以耐温的柔性缓冲层包覆,在叠拼切片电池使用时,焊接结合层的外侧表面与电池切片表面的栅线焊接而连接导电,其它重叠区域均为软接触,有效吸收电池切片和互联条之间的应力,实现了互联条柔性缓冲,显著减小电池切片重叠区的应力,减少电池片应力下的隐裂或破片现象,适合用于切片电池互联。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涂锡铜带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如附图2、3所示,包括导电基体1、柔性缓冲层2、导电触点3、焊接结合层4。导电触点3在导电基体1的上表面,沿导电基体1长度方向呈直线间隔排列设置,可设置居中一条直线排列或均布多条直线排列,与所需连接的电池片表面栅线相匹配,导电触点可与导电基体一体成型;柔性缓冲层2设置在导电基体1的上表面上填充在导电基体1的间隔之间,将导电基体1的上表面全部覆盖,柔性缓冲层2的上表面与导电触点3的上表面齐平,两者形成的共同表面为平面(附图3所示)或弧面,柔性缓冲层2的材料为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硅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氟硅橡胶、聚氨酯橡胶的其中一种,具有至少200℃的耐温性能;焊接结合层4位于导电触点3的上表面上,通过电镀或热镀方式与导电触点3固定,焊接结合层4凸出于柔性缓冲层2与导电触点3形成的共同表面。在导电基体1的下表面上,与上述的上表面上的结构一致。本技术的切片电池互联条,为全柔性结构,导电基体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形成特殊的触点结构,围绕导电触点在导电基体上下表面以耐温的柔性缓冲层包覆,在叠拼切片电池使用时,呈Z形连接相邻两片电池切片,焊接结合层的外侧表面与电池切片表面的栅线接触,对焊接结合层施焊时,焊接结合层受热后与栅线形成欧姆接触,保证了电流高效搜集和传导互联作用,除了焊接结合层与电池切片栅线的焊接位置,互联条与电池切片的其它重叠区域均无触点或均为柔性缓冲层接触,将现有重叠区域的硬接触转化为本申请产品的电池片/柔性缓冲层/柔性基材/柔性缓冲层/电池片的软接触,可有效吸收电池切片和互联条之间的应力,实现了互联条柔性缓冲,显著减小电池切片重叠区的应力,减少电池片应力下的隐裂或破片现象,适合用于切片电池互联。由于互联条在使用时,是上下表面的各一端用于与电池切片连接,因此,如附图2、3所示,可将导电触点3在导电基体1的上下表面两端交错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基体(1)、柔性缓冲层(2)、导电触点(3)、焊接结合层(4),所述柔性缓冲层(2)、导电触点(3)均位于所述导电基体(1)的上下表面,所述导电触点(3)在所述导电基体(1)的表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柔性缓冲层(2)填充在所述导电触点(3)的间隔之间而覆盖于所述导电基体(1)的表面,所述柔性缓冲层(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导电触点(3)的外侧表面齐平,所述焊接结合层(4)叠置于所述导电触点(3)的外侧表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基体(1)、柔性缓冲层(2)、导电触点(3)、焊接结合层(4),所述柔性缓冲层(2)、导电触点(3)均位于所述导电基体(1)的上下表面,所述导电触点(3)在所述导电基体(1)的表面上间隔排列设置,所述柔性缓冲层(2)填充在所述导电触点(3)的间隔之间而覆盖于所述导电基体(1)的表面,所述柔性缓冲层(2)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导电触点(3)的外侧表面齐平,所述焊接结合层(4)叠置于所述导电触点(3)的外侧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片电池互联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触点(3)的排列与电池片表面栅线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浩姜亚帅严勋周肃黄国平李菁楠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