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器。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充电控制器与SOC芯片(System on Chip,系统芯片);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至少其中之一内集成有采样处理电路,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用于采样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电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传输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充电控制器根据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调节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SOC芯片用于在充电过程异常时,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器停止工作。本公开提高对电子设备充电过程的稳定性。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charging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器
本公开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充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案内包括有充电控制器、SOC(SystemonChip,系统芯片)、以及电量计量芯片等部件。其中,采样电池的电压以及充电电流是由电量计量芯片完成的;充电控制器需要与电量计量芯片通信以读取采样到的电池的电压以及充电电流,进而控制充电过程的进行。然而当由于通信故障,造成充电控制器无法接收到电量计量芯片采样的采样结果,或未及时接收到采样结果时,将对充电过程的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充电过程的不稳定。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高电子设备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电池、充电控制器与SOC芯片;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至少其中之一内集成有采样处理电路,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用于采样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电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传输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根据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调节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所述SOC芯片,所述SOC芯片用于在充电过程异常时,控制所述充电控制器停止工作。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内部集成有:采样处理单元,用于采样电池的电压以及充电电流;充电控制单元,与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电连接,以根据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的采样结果调节为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本公开中将采样处理电路封装于充电控制器或SOC芯片内,而免去了计量芯片的使用。当采用处理电路封装于充电控制器内时,采样处理电路的采样结果可以直接通过内部通讯线传输至充电控制器内的处理单元,而无需使用复杂的通讯协议,从而大大降低了因通讯异常造成的充电无法正常进行的概率,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当采用处理电路封装于SOC芯片内时,由于SOC芯片与充电控制器之间本就需要信号交互,因此采样处理电路的采样结果可以直接通过SOC芯片传输至充电控制器,而省去了与计量芯片之间的通信,由此降低了通信的复杂性,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并且,由于采样处理电路可以与直接通过通讯线与充电控制器内的处理单元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有利于充电控制器快速及时的获取到当前的电池电压、充电的电流,进而几乎实时的与充电设备进行通信,以调节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因此本公开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充电控制过程的灵敏性。综上所述,本公开技术方案提高了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充电控制过程的灵敏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电路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充电控制器的功能框图;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采样处理电路的电路结构框图;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电池内部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子设备;11、电池;111、电芯;12、充电控制器;121、采样处理电路;1211、计算电路;1212、模数转换电路;1213、第一差分输入端口;1214、第二差分输入端口;13、SOC芯片;14、保护电路;15、第一开关;16、第二开关;17、开关控制电路;18、USB开关;R1、采样电阻;21、充电设备的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公开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本公开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配置有电池供电系统的智能终端、移动终端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移动电源、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电子烟、无线鼠标、无线键盘、无线耳机、蓝牙音箱等具有充电功能的可充电电子设备。下面描述一下相关技术中为电子设备充电的充电设备。在此以电源提供装置为适配器为例说明。相关技术中,适配器可以以恒压模式工作,其输出的电压基本维持恒定,比如5V、9V、12V或20V等。输出的电流可以为脉动直流电流(方向不变、幅值大小随时间变化)、交流电流(方向和幅值大小均随时间变化)或恒定直流电流(方向和幅值均不随时间变化)。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并不适合直接加载到电池的两端,而是需要先经过电子设备内的变换电路进行变换,以得到电子设备内的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适配器还可以采用电压跟随的方式工作。即适配器和待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双向通信,适配器根据电子设备反馈所需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从而调整自身输出的电压和电流,使得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可以直接加载到电子设备的电池上,为电池充电,电子设备无需再次再调整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变换电路可在不同的充电阶段控制电池的充电电压和/或充电电流。例如,在恒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进入到电池的电流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第一充电电流的大小。在恒压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压反馈环使得加载到电池两端的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在涓流充电阶段,变换电路可以利用电流反馈环使得进入到电池的电流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第二充电电流的大小(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第一充电电流)。比如,当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大于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时,变换电路用于对相关适配器输出的电压进行降压变换处理,以使经降压转换后得到的充电电压的大小满足电池所预期的充电电压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充电控制器与SOC芯片(System on Chip,系统芯片);/n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至少其中之一内集成有采样处理电路,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用于采样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n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电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传输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n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根据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调节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充电控制器与SOC芯片(SystemonChip,系统芯片);
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至少其中之一内集成有采样处理电路,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用于采样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电连接,以在所述充电控制器与所述SOC芯片之间传输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
所述充电控制器,用于根据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调节所述电池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OC芯片内集成有计量电路,所述计量电路与所述采样处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计量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采样处理电路采样到的所述电池的电压和充电电流计量所述电池的电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处理电路包括电连接的计算电路以及模数转换电路;所述计算电路具有第一差分输入端口;
所述第一差分输入端口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计算电路用于计算自所述第一差分输入端口输出的两个电压之差,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计算电路的计算结果转换成数字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电芯以及从所述电芯的正极和负极分别引出的电芯正极线和电芯负极线;
所述第一差分输入端口与所述电芯正极线和所述电芯负极线电连接,以采样所述电芯的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电路还包括第二差分输入端口,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采样电阻,所述采样电阻与所述电池串联连接;
所述第二差分输入端口与所述采样电阻的两端连接;所述计算电路用于根据计算自所述第二差分输入端口输出的两个电压之差以及采样电阻的阻值计算所述电池的充电电流;所述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计算电路的计算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秉权,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