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667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其包括线路主架体与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上的破冰机构、推动机构与夹持机构;所述破冰机构包括除冰尖刀头与除冰刀座;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其包括前夹持装置、前吊环、平行连杆与前摆杆;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其包括后夹持装置、后吊环与后摆杆;所述推动机构用于产生推力控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交替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除冰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稳定且灵活的进行除冰工作,除冰效率大大提升。

A deic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覆冰是影响电网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在地面之上,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在天气寒冷季节里,线路电缆上的表面易出现结冰结雪的情况,而覆冰的存在会使得输电线路电缆重量大大提升,线路机械应力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影响输电线路整体的工作性能,无法保证电力传输的畅通。覆冰严重时会造成接地短路,断线,甚至倒塔事故,危害性极大。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电网采取各不同结构的除冰装置对输电线路进行清理,但在主要的实际应用中,需首先解决除冰装置在输电线路上的行进问题,针对于此,现有技术所采用的除冰装置的行进结构较为复杂,行进方向操控不便,成本较高,使得整个除冰装置的能耗过高,除冰效率也无法达到预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简单,可以稳定且灵活的进行除冰工作的输电线路除冰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其包括:线路主架体与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上的破冰机构、推动机构与夹持机构;所述破冰机构,其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前部,且所述破冰机构包括除冰尖刀头与用于安装所述除冰尖刀头的除冰刀座;所述除冰尖刀头用于对输电线路上的覆冰进行去除;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其包括前夹持装置、前吊环、平行连杆与前摆杆;所述前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前部紧密接触,其通过所述平行连杆与所述破冰机构连接;所述前夹持装置顶部设有所述前吊环;所述前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前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其包括后夹持装置、后吊环与后摆杆;所述后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后部紧密接触,其顶部设有所述后吊环,所述后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后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底部,用于产生推力控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交替动作。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吊环与所述后吊环的表面均匀涂覆有防滑层。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吊环与所述后吊环上均设有防滑垫圈。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电动推杆。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动推杆连接有独立电源进行供电。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电动推杆的推力为200kN。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气缸。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气缸的气压为0.4MPa,推力为200kN。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平行连杆的数量为两个。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输电线路除冰装置,通过在线路主架体上设置具有不同功能的机构,各机构在输电线路上配合使用,使得整个除冰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稳定且灵活的进行除冰工作。其中设置于线路主架体前部的第一夹持机构与设于于线路主架体后部的第二夹持机构在推动机构的作用下,交替进行夹紧动作与松开动作,流程简单合理,实现了除冰装置在输电线路上的移动,使得破冰机构能够稳定的在输电线路上进行除冰工作,除冰效率大大提升,除冰装置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缸式输电线路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破冰机构;2.推动机构;3.夹持机构;11.除冰尖刀头;12.除冰刀座;21.电动推杆;22.气缸;31.第一夹持机构;32.第二夹持机构;311.前夹持装置;312.前吊环;313.平行连杆;314.前摆杆;321.后夹持装置;322.后吊环;323.后摆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相同技术特征的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一定描述次序或时间顺序。在合适的情况下术语是可以互换的。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具体的,请参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线路主架体与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上的破冰机构1、推动机构2与夹持机构3。所述破冰机构1,其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前部,且所述破冰机构1包括除冰尖刀头11与用于安装所述除冰尖刀头的除冰刀座12;所述除冰尖刀头11用于对输电线路上的覆冰进行去除。需要说明的是,除冰尖刀头的数量与刀头形状由实际的输电线路覆冰情况而定,其位置可以分别设于输电线路上下位置用于清除上下部位的覆冰;所述除冰刀座内可以通过压紧弹簧与所述除冰尖刀头进行紧密连接,通过弹簧压紧产生压力保证所述除冰尖刀头与输电线路紧密接触,同时弹簧保证除冰尖刀头的固定状态,防止因除冰尖刀头与输电线路之间的晃动而导致除冰效果大打折扣。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第一夹持机构31与第二夹持机构32;所述第一夹持机构31,其包括前夹持装置311、前吊环312、平行连杆313与前摆杆314;所述前夹持装置311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前部紧密接触,其通过所述平行连杆313与所述破冰机构1连接;所述前夹持装置311顶部设有所述前吊环312;所述前摆杆314的一端与所述前夹持装置31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前摆杆314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32,其包括后夹持装置321、后吊环322与后摆杆323;所述后夹持装置321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后部紧密接触,其顶部设有所述后吊环322,所述后摆杆323的一端与所述后夹持装置321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后摆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主架体与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上的破冰机构、推动机构与夹持机构;/n所述破冰机构,其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前部,且所述破冰机构包括除冰尖刀头与用于安装所述除冰尖刀头的除冰刀座;所述除冰尖刀头用于对输电线路上的覆冰进行去除;/n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其包括前夹持装置、前吊环、平行连杆与前摆杆;所述前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前部紧密接触,其通过所述平行连杆与所述破冰机构连接;所述前夹持装置顶部设有所述前吊环;所述前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前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n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其包括后夹持装置、后吊环与后摆杆;所述后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后部紧密接触,其顶部设有所述后吊环,所述后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后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n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底部,用于产生推力控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持机构交替动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线路主架体与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上的破冰机构、推动机构与夹持机构;
所述破冰机构,其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前部,且所述破冰机构包括除冰尖刀头与用于安装所述除冰尖刀头的除冰刀座;所述除冰尖刀头用于对输电线路上的覆冰进行去除;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其包括前夹持装置、前吊环、平行连杆与前摆杆;所述前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前部紧密接触,其通过所述平行连杆与所述破冰机构连接;所述前夹持装置顶部设有所述前吊环;所述前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前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其包括后夹持装置、后吊环与后摆杆;所述后夹持装置用于与输电线路的后部紧密接触,其顶部设有所述后吊环,所述后摆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夹持装置的底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后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推动机构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
所述推动机构设于所述线路主架体的底部,用于产生推力控制所述第一夹持机构与所述第二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晓波韩华陈晓国闫仁理黎振宇郭宁张志强李锐海张海鹏丁泽俊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武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