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58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本电气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包括环形磁芯套组和环形扁线;环形磁芯套组包括环形磁芯和壳体;壳体包括环形壳和环形盖;环形磁芯灌胶粘结于环形壳的内部;环形盖粘结于环形壳上,组成环形磁芯套组;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后形成第一磁芯套组和第二磁芯套组,环形扁线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的外部,第一磁芯套组与第二磁芯套组的切割面相互粘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扁线绕线,单层绕制,电磁兼容(EMC)效果好,克服传统圆铜线绕制电感EMC效果差的缺点;装配方便,有效提高装配效率;环形扁线采用自动化绕线,省去人工绕线步骤,节约人力,成型后环形扁线环套于环形磁芯外部,适用磁芯范围广,且产品一致性好。

Loop inductor with flat wire vertical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线立绕环形电感
本技术涉及基本电气元件
,尤其涉及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环形立绕电感所使用的环形磁芯多半是漆包环形磁芯,需专门设置人工进行喷漆,喷涂材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且不利于环保;喷涂后漆面环形磁芯表面不够稳固,如不慎掉落,很容易造成漆面破坏,在电感使用过程中造成短路等不正常现象,影响电感使用。由于线圈绕线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线圈绕组一般是横截面为圆形的漆包线绕组,与线圈之间具有比较大的距离,造成绕线材料的浪费,并且常规绕线对磁芯内部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磁芯内部尺寸过小,则很难实现绕线,并且可能造成漆包线的绝缘层破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扁线立绕环形电感。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包括环形磁芯套组和环形扁线;环形磁芯套组包括环形磁芯和壳体;壳体包括环形壳和环形盖;环形壳为一侧封闭、另一侧敞开的圆环柱体;环形磁芯灌胶粘结于环形壳的内部;环形盖与环形壳对应设置,粘结于环形壳上,组成环形磁芯套组;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后形成第一磁芯套组和第二磁芯套组,环形扁线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的外部,环套有环形扁线的第一磁芯套组与第二磁芯套组的切割面相互粘结。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磁芯粘结于环形壳内部的灌胶使用的材料为硅胶。进一步地,所述灌胶采用抽真空灌胶。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壳和环形盖为绝缘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磁芯套组竖向切割形成第一磁芯套组和第二磁芯套组。进一步地,所述竖向切割的位置根据需绕制扁线的圈数占环形磁芯套组整体可绕制扁线的圈数确定。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扁线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绕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用扁线绕线,单层绕制,减小层间电容,电磁兼容(EMC)效果好,克服传统圆铜线绕制电感,层间电容大,EMC效果差的缺点;装配方便,有效提高装配效率;环形扁线采用自动化绕线,省去人工绕线步骤,节约人力,成型后环形扁线环套于环形磁芯外部,适用磁芯范围广,且产品一致性好;环形扁线横截面可为方形的绕线,相比传统圆形绕线方式节约绕线材料;避免使用含有大量有害有机物的喷涂材料,且不需专门设置人工喷漆,进一步节约人力成本;使用硅胶灌胶隔绝噪音效果好,且灌胶过程中保持真空灌胶,保证环形磁芯与环形壳间充满硅胶,无空气,使磁芯、硅胶、壳体可完整同步切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环套有环形扁线的第一磁芯套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一磁芯套组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环形磁芯套组及切割位置的确定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环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环形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环形扁线;2、壳体;21、环形壳;22、环形盖;23、第一磁芯套组;24、第二磁芯套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包括环形磁芯套组和环形扁线1;环形磁芯套组包括环形磁芯和壳体2;壳体2包括环形壳21和环形盖22;环形壳2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敞开的圆环柱体;环形磁芯灌胶粘结于环形壳21的内部;环形盖22与环形壳21对应设置,粘结于环形壳21上,组成环形磁芯套组.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后形成第一磁芯套组23和第二磁芯套组24,环形扁线1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23的外部,环套有环形扁线1的第一磁芯套组23与第二磁芯套组24的切割面相互粘结。所述环形磁芯粘结于环形壳21内部的灌胶使用的材料为硅胶,隔绝噪音效果好,优选地采用抽真空灌胶,保证环形磁芯与环形壳21间充满硅胶,无空气,使环形磁芯、硅胶、壳体2可完整同步切割。所述环形壳21和环形盖22为绝缘材料,有效隔绝环形磁芯,避免电感使用时发生短路等非正常现象。所述环形磁芯套组竖向切割形成第一磁芯套组23和第二磁芯套组24,采用竖向切割既保证切割的方便,又增大切口面积,有利于环形扁线1更加方便快捷地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23的外部。所述环形扁线1的横截面为方形的绕线,相比传统圆形绕线方式与环形磁芯距离更近,有效节约绕线材料。所述竖向切割的位置根据需绕制扁线的圈数占环形磁芯套组整体可绕制扁线的圈数确定。环形磁芯套组及切割位置的确定过程:①根据电感值L要求,计算出所需环形扁线1绕线圈数n;②根据壳体2尺寸、安装底座的空间,选择合适的扁线规格(长*宽),在满足安装要求的前提下,扁线长尽可能大,保证有足够的绕线空间,便于扁线安装;③计算绕制扁线完全占满壳体2的圈数m,则(m-n)/m*360°即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切口的角度,以处于切口角度最外侧为准,进行竖向切割形成第一磁芯套组23和第二磁芯套组24。本技术的制作过程如下所示:首先在环形壳21底部铺一层硅胶,将环形磁芯放入后进行硅胶的真空灌胶,确保环形磁芯与环形壳21间充满硅胶,无空气,然后将环形盖22粘结于环形壳21上,形成环形磁芯套组。在确定好的切割位置对环形磁芯套组进行竖向切割后,将环形扁线1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23外部,然后将第一磁芯套组23与第二磁芯套组24的切割面相互粘结,即形成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磁芯套组和环形扁线(1);/n环形磁芯套组包括环形磁芯和壳体(2);壳体(2)包括环形壳(21)和环形盖(22);环形壳(2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敞开的圆环柱体;环形磁芯灌胶粘结于环形壳(21)的内部;环形盖(22)与环形壳(21)对应设置,粘结于环形壳(21)上,组成环形磁芯套组;/n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后形成第一磁芯套组(23)和第二磁芯套组(24),环形扁线(1)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23)的外部,环套有环形扁线(1)的第一磁芯套组(23)与第二磁芯套组(24)的切割面相互粘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磁芯套组和环形扁线(1);
环形磁芯套组包括环形磁芯和壳体(2);壳体(2)包括环形壳(21)和环形盖(22);环形壳(2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敞开的圆环柱体;环形磁芯灌胶粘结于环形壳(21)的内部;环形盖(22)与环形壳(21)对应设置,粘结于环形壳(21)上,组成环形磁芯套组;
环形磁芯套组切割后形成第一磁芯套组(23)和第二磁芯套组(24),环形扁线(1)环套于第一磁芯套组(23)的外部,环套有环形扁线(1)的第一磁芯套组(23)与第二磁芯套组(24)的切割面相互粘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立绕环形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磁芯粘结于环形壳(21)内部的灌胶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珅王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