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21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属于激光器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路方向依次设置有:激光二极管、泵浦耦合系统、1.5μm拉曼光反射镜、掺Nd

A 2 \u03bc M-band intracavity cascaded Raman la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器
,具体涉及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输出波长在2μm附近的激光处于人眼安全波段和大气的弱吸收带,且水分子在该波段具有强烈的吸收峰,因此2μm波段(1904-2040nm)激光光源在生命科学,医疗应用,气象监测以及激光测距和遥感等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2μm波段激光可以为3-5μm和8-12μm中红外波段光学参量振荡器(OPO)提供泵浦源,是激光
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用于产生2μm波段激光输出的方法主要有:(1)使用掺Tm3+或Ho3+的激光增益介质直接产生。与掺Ho3+晶体相比,掺Tm3+晶体增益较小,因此Tm激光器更适用于连续波运转模式,对于脉冲或调Q运转模式,Ho激光器应用更广。然而Ho3+的泵浦波长在1.9μm处,其泵浦过程需要借助Tm3+或Yb3+进行能量转换。(2)通过1μm波段激光泵浦的OPO产生2μm波段闲频光输出。OPO过程中信号光和闲频光是同时产生的,因此单一波长的转换效率比较受限。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路方向依次设置有:激光二极管(1)、泵浦耦合系统(2)、1.5μm拉曼光反射镜(3)、掺Nd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路方向依次设置有:激光二极管(1)、泵浦耦合系统(2)、1.5μm拉曼光反射镜(3)、掺Nd3+自拉曼晶体(4)、声光调Q器件(5)、1.9μm拉曼光反射镜(6)、CVD金刚石晶体(7)和1.9μm拉曼光输出镜(8);其中:
所述激光二极管(1)发出掺Nd3+自拉曼晶体(4)吸收带内的泵浦光,通过所述泵浦耦合系统(2)聚焦在掺Nd3+自拉曼晶体(4)上;
对所述掺Nd3+自拉曼晶体(4)的两端面进行抛光,并镀所述激光二极管(1)发射泵浦光增透膜、1.3μm波段基频光增透膜和1.5μm波段拉曼光增透膜;
在所述声光调Q器件(5)的两端面镀1.3μm波段基频光增透膜和1.5μm波段拉曼光增透膜;
所述1.5μm拉曼光反射镜(3)的两面镀所述激光二极管发射泵浦光增透膜、1.06μm波段增透膜和1.6μm波段增透膜,所述1.5μm拉曼光反射镜(3)靠近掺Nd3+自拉曼晶体(4)的端面镀1.3μm波段高反膜和1.5μm波段高反膜;
所述1.9μm拉曼光反射镜(6)为平镜,1.9μm拉曼光反射镜(6)的两面镀1.3μm波段高透膜和1.5μm波段高透膜,所述1.9μm拉曼光反射镜(6)靠近所述CVD金刚石晶体(7)的端面镀1.9μm波段高反膜;
对所述CVD金刚石晶体(7)两端面进行抛光,并镀1.3μm波段基频光增透膜、1.5μm波段拉曼光增透膜和1.9μm波段拉曼光增透膜;
所述1.9μm拉曼光输出镜(8)的两端面镀1.06μm波段增透膜和1.6μm波段增透膜,所述1.9μm拉曼光输出镜(8)靠近CVD金刚石晶体(7)的端面镀1.3μm波段高反膜和1.5μm波段高反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声光调Q器件(5)和1.9μm拉曼光反射镜(6)之间设置有第一全反镜;在所述CVD金刚石晶体(7)和1.9μm拉曼光输出镜(8)之间设置有第二全反镜;上述第一全反镜和第二全反镜组成折叠腔全反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掺Nd3+自拉曼晶体(4)为Nd:YVO4晶体,所述1.3μm波段基频光波长为1342n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2μm波段内腔级联拉曼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激光二极管(1)的波长为880nm,所述掺Nd3+自拉曼晶体(4)为a切Nd:YVO4晶体,所述掺Nd3+自拉曼晶体(4)的晶体尺寸为3mm×3mm×10mm,掺杂浓度为0.5at.%,掺Nd3+自拉曼晶体(4)的两端面镀880nm增透膜、1342nm增透膜和1525nm增透膜,用铟片包裹掺Nd3+自拉曼晶体(4)置于热沉中;声光调Q器件(5)采用长20mm的声光调Q晶体,声光调Q器件(5)的两端面镀1342nm增透膜和1525nm增透膜;CVD金刚石晶体(7)的尺寸为2mm×2mm×8mm,沿<110>方向切割,CVD金刚石晶体(7)的两端面镀1342nm增透膜、1525nm增透膜和1914nm增透膜。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简孔德龙路想想王杰英裴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