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位器,通过电位器本体及调节套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胶壳、印刷类环形碳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相比于现有的需要通过铆接的方式完成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降低电位器的组装难度,组装步骤简单易操作,同时组装出来的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强,电位器内部的部件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情况,即大大提高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此外,由于电刷铆接于旋钮内,让电刷能够稳定安装在旋钮内,电刷不容易出现松动,也让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电位器的使用寿命。
A potenti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位器
本技术涉及可变电阻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位器。
技术介绍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电位器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电位器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得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它是由一个电阻体和一个转动或滑动系统组成。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时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电位器20结构示意图,现有的电位器20存在一些缺陷,电位器20包括电位套件21、轴芯22、电刷23、旋钮24和垫片25。图2为电位套件21的结构示意图,电位套件21包括连接端子21a、胶壳21b、铆钉21c和碳片21d,连接端子21a和碳片21d均是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在胶壳21b上,导致组装人员对现有的电位器20的组装时,组装步骤繁琐复杂,且在对连接端子21a和碳片21d铆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接触不了的情况,导致组装出来的电位器20质量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即结构稳定性不强,无法被用户正常使用;此外,现有的电位器20在组装轴芯22和电刷23时,先是把电刷23置于旋钮24内,让轴芯22穿过旋钮24后进行铆压,容易出现上下铆压不紧的情况,同样也会导致组装出来的电位器20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同样也会导致组装出来的电位器整体结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稳定性强的,不容易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的,组装步骤简单易操作的以及使用寿命较长的电位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电位器,包括: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胶壳、印刷类环形碳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胶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设置于所述胶壳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胶壳远离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胶壳、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及调节套件,所述调节套件包括电刷、旋钮和轴芯,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内,所述电刷上设置有接触凸头,所述接触凸头用于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接触,所述轴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上,其中,所述旋钮用于相对所述胶壳转动时,以使所述接触凸头能够沿着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滑动。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套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轴芯的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上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电刷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用于穿设所述定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起为圆柱形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孔为圆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套件还包括若干防滑纹组,各所述防滑纹组设置于所述旋钮的侧壁上。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各所述防滑纹组以所述旋钮的中心呈圆周分布。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所述防滑纹组中,所述防滑纹组包括若干防滑凸纹,各所述防滑凸纹均设置于所述旋钮的侧壁上,且相邻两个所述防滑凸纹之间均设置有间隔。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纹组包括4个~6个所述防滑凸纹。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胶壳的中部位置处。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位器,通过电位器本体及调节套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胶壳、印刷类环形碳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相比于现有的需要通过铆接的方式完成组装,本技术能够大大降低电位器的组装难度,组装步骤简单易操作,同时组装出来的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强,电位器内部的部件不容易出现接触不良情况,即大大提高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此外,由于电刷铆接于旋钮内,让电刷能够稳定安装在旋钮内,电刷不容易出现松动,也让电位器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电位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位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位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3,一种电位器10包括电位器本体100及调节套件200。如此,需要说明的是,电位器本体100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相当一个可变电阻;调节套件200起到调节的作用,用于改变电位器本体100的阻值大小。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电位器本体100包括胶壳110、印刷类环形碳片120、第一连接端子130和第二连接端子140,胶壳110上开设有通孔111,印刷类环形碳片120设置于胶壳110的一侧面上,第一连接端子130和第二连接端子140设置于胶壳110远离印刷类环形碳片120的一侧面上,第一连接端子130与印刷类环形碳片120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端子140与印刷类环形碳片120的另一端连接,且胶壳110、印刷类环形碳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胶壳、印刷类环形碳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胶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设置于所述胶壳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胶壳远离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胶壳、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及/n调节套件,所述调节套件包括电刷、旋钮和轴芯,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内,所述电刷上设置有接触凸头,所述接触凸头用于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接触,所述轴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上,其中,所述旋钮用于相对所述胶壳转动时,以使所述接触凸头能够沿着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位器本体,所述电位器本体包括胶壳、印刷类环形碳片、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胶壳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设置于所述胶壳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胶壳远离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胶壳、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及
调节套件,所述调节套件包括电刷、旋钮和轴芯,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内,所述电刷上设置有接触凸头,所述接触凸头用于与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接触,所述轴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轴芯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电刷铆接于所述旋钮上,其中,所述旋钮用于相对所述胶壳转动时,以使所述接触凸头能够沿着所述印刷类环形碳片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套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于所述轴芯的另一端与所述旋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位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索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