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9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包括柔性介质基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附在柔性介质基板上,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相连,其中天线包括传输馈线和单极子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一端与射频接头连接,另一端与传输馈线的一端连接,传输馈线的另一端与单极子天线相连,噪声放大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芯片,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级间反馈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该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采用柔性介质基板,在保持了有源单极子天线本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天线的可弯折性,解决了天线与设备间共形的问题,扩大了单极子天线的应用范围;使用低噪声放大电路,提高了单极子天线增益。

A flexible active monopole anten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极子天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如今无线通信产品体积小,携带方便的要求,天线设计逐渐朝着平面化、小型化、宽带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具有全向辐射特性、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的平面单极子天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平面单极子天线拥有较大的带宽,且辐射方向图不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一种性能稳定的全向天线。但平面单极子天线全向辐射的特性使其增益较低,传统的硬性介质基板也使其对安装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同时天线的可弯折程度小,天线与设备难以共形,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益高、安装适应性好、共形效果好的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包括柔性介质基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传输馈线和单极子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一端与射频接头连接,另一端与传输馈线的一端连接,传输馈线的另一端与单极子天线相连,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附在柔性介质基板上。其中,单极子天线为天线辐射单元,为长为25~30mm、宽25~30.0mm的金属贴片;噪声放大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芯片,输入阻抗匹配电路、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级间反馈电路和直流偏置电路,低噪放芯片的输入/输出端与输入阻抗匹配电路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相连,级间反馈电路位于串联在低噪声放大器芯片输入/输出端,直流偏置电路并联在低噪声放大器芯片上;直流偏置电路采用对称结构的串联电感L2=L4、电阻R1=R4和并联电容C3=C6、C8=C9、C7=C10构成;输出阻抗匹配电路采用电容C5、电阻R3串联构成,外部电路与低噪放芯片的输出端达到阻抗匹配,信号无反射传输;输入阻抗匹配电路采用串联电感L1、电容C1和并联电容C2的T形匹配网络构成,外部电路与低噪放芯片(1)的输入端达到阻抗匹配,信号无反射传输;柔性介质基板为聚酰亚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1、采用柔性介质基板,在保持了有源单极子天线本身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天线的可弯折性,解决了天线与设备间共形的问题,扩大了单极子天线的应用范围;2、使用低噪声放大电路,提高了单极子天线增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布线图的正面;图2是本专利技术布线图的反面;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回波损耗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包括柔性介质基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附在柔性介质基板上,柔性介质基板为聚酰亚胺,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电路相连,天线包括传输馈线6和单极子天线7,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一端与射频接头连接,另一端与传输馈线6的一端连接,传输馈线6的另一端与单极子天线7相连,传输馈线6是线宽为0.6mm的微带线,阻抗为50Ω,单极子天线7为天线辐射单元,为长为30mm、宽30.0mm的金属贴片;噪声放大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芯片1,输入阻抗匹配电路2、输出阻抗匹配电路3、级间反馈电路4和直流偏置电路5,低噪放芯片1的输入/输出端与输入阻抗匹配电路2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3相连,级间反馈电路4位于串联在低噪声放大器芯片1输入/输出端,直流偏置电路5并联在低噪声放大器芯片1上,低噪放芯片1采用MGF4921AM,工作频率在2GHz处,增益为18dB,级间稳定电路4,采用电阻R2=680Ω,电容C4=62pF串联在芯片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防止放大器的自激,直流偏置电路5,采用对称结构的串联电感L2=L4=33nH、电阻R1=R4=10Ω和并联电容C3=C6=62pF、C8=C9=1uF、C7=C10=10uF构成,栅极供电电压为-0.5V,漏极供电电压为2V,保证低噪放芯片1工作在其工作点上,输出阻抗匹配电路3,采用C5=62pF,R3=8.2Ω串联构成,使外部电路与低噪放芯片1的输出端达到阻抗匹配,使信号能够无反射传输,输入阻抗匹配电路2,采用串联电感L1=3.9nH、电容C1=62pF和并联电容C2=1pF的T形匹配网络构成,使外部电路与低噪放芯片1的输入端达到阻抗匹配,使信号能够无反射传输。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的回波损耗曲线图,可以看出在2GHz处端口回波损耗S11达到-28dB,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端口匹配程度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介质基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传输馈线(6)和单极子天线(7),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一端与射频接头连接,另一端与传输馈线(6)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馈线(6)的另一端与单极子天线(7)相连,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附在柔性介质基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介质基板、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传输馈线(6)和单极子天线(7),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路一端与射频接头连接,另一端与传输馈线(6)的一端连接,所述传输馈线(6)的另一端与单极子天线(7)相连,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和天线附在柔性介质基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极子天线(7)为天线辐射单元,为长为25~30mm、宽25~30.0mm的金属贴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有源单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放大电路包括低噪声放大器芯片(1),输入阻抗匹配电路(2)、输出阻抗匹配电路(3)、级间反馈电路(4)和直流偏置电路(5),所述低噪放芯片(1)的输入/输出端与输入阻抗匹配电路(2)和输出阻抗匹配电路(3)相连,所述级间反馈电路(4)位于串联在低噪声放大器芯片(1)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董高德彭张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