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3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包装膜、第二包装膜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卷绕式裸电芯,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一端引出有正极极耳,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另一端引出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连接区和绝缘保护区,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导电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采用常规软包纽扣电池引出正负极耳的方式,电池安全性高。

A kind of wound soft bag butt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
技术介绍
纽扣电池也称扣式电池,是指外形尺寸象一颗小纽扣的电池。纽扣电池因体形较小,故在各种微型电子产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径从4.8mm至30mm,厚度从1.0mm至7.7mm不等;一般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后备电源,如电脑主板,电子表,电子词典,电子秤,遥控器,电动玩具,心脏起搏器,电子助听器,计数器,照相机等。现有的纽扣电池大部分采用钢壳结构,上盖和下壳通过包边密封在一起。钢壳纽扣电池的优势是上盖和下壳可分别作为正负极使用,成品组装十分方便。然而,因钢壳材质可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当电芯出现急性短路时,电芯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有会引起爆炸的风险。目前市面上也有采用软包结构的纽扣电池,采用铝塑膜进行封装,电芯内部可承受的压力比较小,没有爆炸风险,但软包纽扣电池需要单独引出正负极耳,成品组装时需要对极耳进行二次焊接,生产操作上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避免采用常规软包纽扣电池引出正负极耳的方式,电池安全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包装膜、第二包装膜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卷绕式裸电芯,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一端引出有正极极耳,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另一端引出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连接区和绝缘保护区,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导电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均包括凹坑部和封装部,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置于所述凹坑部,并且通过所述封装部实现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封装。通过冲压的方式在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形成凹坑部,以容纳具有一定厚度的卷绕式裸电芯。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包装膜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尼龙胶层、铝层和PP层,所述第一包装膜凹坑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铝层裸露区,所述第一包装膜凹坑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铝层裸露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铝层裸露区连接,所述第二铝层裸露区即为所述导电区。使用时,通过连接导电区(第二铝层裸露区)实现与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正极的连接。具体的,与凹坑部的铝层导电连接,从而实现与正极极耳的导电连接,最终实现与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正极的导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包装膜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尼龙胶层、铜层和PP层,所述第二包装膜凹坑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铜层裸露区,所述第二包装膜凹坑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铜层裸露区。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铜层裸露区连接,所述第二铜层裸露区即为所述导电区。使用时,通过连接导电区(第二铜层裸露区)实现与卷绕式裸电芯负极的连接。具体的,与凹坑部的铜层导电连接,从而实现与负极极耳的导电连接,最终实现与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负极的导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封装部在完成封装后,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带有褶的折边结构。封装部封装后经过烘烤、注液、化成、除气等工序后,刺破气袋并将封装部完全封住,形成带圆弧封边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将圆弧封边向上或向下弯折形成带有褶的折边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由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的隔膜三者依次叠放卷绕形成,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片连接,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负极片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位于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卷绕中心,或者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位于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边缘。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两者中,一者位于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卷绕中心,另一者位于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边缘。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卷绕式裸电芯引出的正极极耳与第一包装膜导电连接,负极极耳则与第二包装膜导电连接,与此同时,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的外表面还设置有导电区,其得到了钢壳纽扣电池的组装效果,避免了常规软包纽扣电池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到包装膜外的方式。而且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相比于钢壳的承压能力较小,从而降低电池发生爆炸的风险,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完成折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完成封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包装膜凹坑部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包装膜凹坑部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1的卷绕式裸电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包装膜,2-第二包装膜,3-卷绕式裸电芯,4-正极极耳,5-负极极耳,6-凹坑部,7-封装部,8-折边结构,11-尼龙胶层,12-铝层,13-PP层,14-第一铝层裸露区,15-第二铝层裸露区,21-尼龙胶层,22-铜层,23-PP层,24-第一铜层裸露区,25-第二铜层裸露区,41-连接区,42-绝缘保护区,51-连接区,52-绝缘保护区。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包括第一包装膜1、第二包装膜2以及封装于第一包装膜1和第二包装膜2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装膜、第二包装膜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卷绕式裸电芯,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一端引出有正极极耳,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另一端引出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连接区和绝缘保护区,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导电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装膜、第二包装膜以及封装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卷绕式裸电芯,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一端引出有正极极耳,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另一端引出有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均设置有连接区和绝缘保护区,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内表面导电连接,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导电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均包括凹坑部和封装部,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置于所述凹坑部,并且通过所述封装部实现所述卷绕式裸电芯的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膜由外到内依次包括尼龙胶层、铝层和PP层,所述第一包装膜凹坑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铝层裸露区,所述第一包装膜凹坑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铝层裸露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的连接区与所述第一铝层裸露区连接,所述第二铝层裸露区即为所述导电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软包纽扣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志陈杰于子龙刘关心杨超群杨山李载波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