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5079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涉及磨床磨削技术领域,它由包括油箱、气动控制组件、气动油泵混合组件、空气压缩组件、油气分配组件以及电气控制箱等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气动控制组件从气体管道是吸入压缩气体经气气控制组件进行过滤和减压,气动油泵装置泵在压缩空气的交替作用下,将润滑油从油箱中抽出,通过主油管输送至油气混合块,完成润滑油与压缩空气的混合,再通过管道输送至油气分配器进行均分,解决了已有的轧辊磨床辊颈润滑不充分以及润滑油利用率低的问题。

A lubrication device for Journal of roller gr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轧辊磨床的磨削润滑
,具体是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轧辊磨床的长时间的磨削工作中,采用托瓦装卡的辊颈实现径向支撑,辊颈与轴瓦之间的较大支承面,能有效地支承轧辊的重量,但是大的支承面积也增加了辊颈和托瓦之间的摩擦力,为了避免轧辊辊颈在托瓦上干磨而发生烧瓦,通常我们会向托瓦加注润滑油,润滑油在辊颈和托瓦之间形成油膜,从而减小摩擦力,轧辊辊颈在托瓦上转动时,由于辊颈与在经过下托瓦时油被下托瓦刮掉,导致辊颈与上托瓦接触时无油或少油的现象存在。目前对轧辊磨床上的轧辊轴颈加油方法都是在轧辊上端加装滴油管来补充润滑油脂,其存在不足现象:1、油滴覆盖面积较小,对辊颈加油不明显,难以满足辊颈的均匀充分润滑。2、润滑油利用率低,油滴速度较快也不能全面覆盖,随着辊颈旋转,油脂很容易流入油槽,部分辊颈也会产生热量,也会产生烧瓦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辊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包括油箱(1)、气动控制组件(2)、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空气压缩组件(4)、油气分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控制组件(2)包括气动二联件(2.1)以及二通电磁阀(2.2),气动二联件(2.1)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出气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进气管道依次连接气动二联件(2.1)和二通电磁阀(2.2),并在二通电磁阀(2.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所述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包括气动油泵(3.1)、高压球阀(3.2)、稀油过滤器(3.3)、节流阀(3.4)和压力表(3.5),从二通电磁阀(2.2)的出气孔连接的管道的另一端与气动油泵(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辊磨床轴颈润滑装置,包括油箱(1)、气动控制组件(2)、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空气压缩组件(4)、油气分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控制组件(2)包括气动二联件(2.1)以及二通电磁阀(2.2),气动二联件(2.1)的进气口与压缩空气出气口通过进气管道连接,进气管道依次连接气动二联件(2.1)和二通电磁阀(2.2),并在二通电磁阀(2.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所述气动油泵混合组件(3)包括气动油泵(3.1)、高压球阀(3.2)、稀油过滤器(3.3)、节流阀(3.4)和压力表(3.5),从二通电磁阀(2.2)的出气孔连接的管道的另一端与气动油泵(3.1)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气动油泵(3.1)的进油口通过管道连接油箱(1),气动油泵(3.1)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高压球阀(3.2)、稀油过滤器(3.3)以及节流阀(3.4),并从节流阀(3.4)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道连接油气分配组件(5);所述空气压缩组件(4)包括压力开关(4.1)、过滤减压阀(4.2)和二位五通电磁阀(4.3),进气管道一端连接压缩空气的出气口,进气管道另一端依次连接压力开关(4.1)、过滤减压阀(4.2)后与二位五通电磁阀(4.3)的进气口连接,在二位五通电磁阀(4.3)的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道,且出气管道另一端连接油气分配组件(5);所述的油气分配组件(5)包括行程开关(5.1)、油气分配器(5.2)、四个出油口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益清刘春平廖小亮谢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宝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