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487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包括耐磨上层、石墨烯夹层以及透气底层,所述石墨烯夹层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耐磨上层和透气底层,所述透气底层与石墨烯夹层之间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固定,所述耐磨上层与石墨烯夹层之间通过胶粘剂紧密贴合连接,所述透气底层上对应设有水分子孔,该发明专利技术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顶部采用耐磨面料制成的耐磨上层,并设有防静电层,具有抗静电和耐磨的特点,且面料质地更加柔软、延展性更好、强度更高,底部为透气面料,具有面料柔软、吸汗、亲肤效果好的特点,同时采用胶粘剂和缝合线分层固定,使整个面料更加柔软,底层吸汗和透气效果更加突出。

A kind of graphene blend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墨烯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
技术介绍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常见的粉体生产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长法,薄膜生产方法为化学气相沉积法。现提供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只具有单一的特性,不能适应复杂的情况,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包括耐磨上层、石墨烯夹层以及透气底层,所述石墨烯夹层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耐磨上层和透气底层,所述透气底层与石墨烯夹层之间通过缝合线进行缝合固定,所述耐磨上层与石墨烯夹层之间通过胶粘剂紧密贴合连接,所述透气底层上对应设有水分子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磨上层由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混合纺织而成,其中各纤维组份比例如下:玻璃纤维45%、聚酰胺纤维25%以及聚烯烃弹性纤维30%,所述耐磨上层的顶面设有抗静电涂料。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透气底层表面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水分子孔,所述透气底层整体采用人造丝、涤棉、棉纤维以及维纶混合纺织而成,其中各成分比如下:25%的人造丝、15%的涤棉、30%的棉纤维以及30%的维纶。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石墨烯夹层为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为石墨烯涤纶复合材料、石墨烯锦纶复合材料或石墨烯氨纶复合材料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缝合线内含有石墨烯成分,且缝合线的针距为每厘米4-6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专利技术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顶部采用耐磨面料制成的耐磨上层,并设有防静电层,具有抗静电和耐磨的特点,且面料质地更加柔软、延展性更好、强度更高,底部为透气面料,具有面料柔软、吸汗、亲肤效果好的特点,同时采用胶粘剂和缝合线分层固定,使整个面料更加柔软,底层吸汗和透气效果更加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的整体结构图;图中:1、耐磨上层,2、石墨烯夹层,3、透气底层,4、缝合线,5、水分子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包括耐磨上层1、石墨烯夹层2以及透气底层3,所述石墨烯夹层2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耐磨上层1和透气底层3,所述透气底层3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缝合线4进行缝合固定,所述耐磨上层1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胶粘剂紧密贴合连接,所述透气底层3上对应设有水分子孔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耐磨上层1由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混合纺织而成,其中各纤维组份比例如下:玻璃纤维45%、聚酰胺纤维25%以及聚烯烃弹性纤维30%,所述耐磨上层1的顶面设有抗静电涂料,这样的耐磨上层1具有耐磨性好、强度高、延展性能好以及质地柔软的特点,同时具有防静电的作用。所述透气底层3表面安装有均匀分布的水分子孔5,所述透气底层3整体采用人造丝、涤棉、棉纤维以及维纶混合纺织而成,其中各成分比如下:25%的人造丝、15%的涤棉、30%的棉纤维以及30%的维纶,该透气底层3得的面料光泽柔和,手感柔软、质地细腻,且具有良好的吸汗效果,透气效果凸出。所述石墨烯夹层2为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所述石墨烯复合材料为石墨烯涤纶复合材料、石墨烯锦纶复合材料或石墨烯氨纶复合材料的任意一种。所述缝合线4内含有石墨烯成分,且缝合线4的针距为每厘米4-6针,采用上层粘合,底部缝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底部透气底层3的的透气性,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整个面料更叫柔软。该专利技术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顶部采用耐磨面料制成的耐磨上层,并设有防静电层,具有抗静电和耐磨的特点,且面料质地更加柔软、延展性更好、强度更高,底部为透气面料,具有面料柔软、吸汗、亲肤效果好的特点,同时采用胶粘剂和缝合线分层固定,使整个面料更加柔软,底层吸汗和透气效果更加突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包括耐磨上层(1)、石墨烯夹层(2)以及透气底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夹层(2)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耐磨上层(1)和透气底层(3),所述透气底层(3)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缝合线(4)进行缝合固定,所述耐磨上层(1)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胶粘剂紧密贴合连接,所述透气底层(3)上对应设有水分子孔(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包括耐磨上层(1)、石墨烯夹层(2)以及透气底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夹层(2)上下两侧分别对应设有耐磨上层(1)和透气底层(3),所述透气底层(3)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缝合线(4)进行缝合固定,所述耐磨上层(1)与石墨烯夹层(2)之间通过胶粘剂紧密贴合连接,所述透气底层(3)上对应设有水分子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上层(1)由玻璃纤维、聚酰胺纤维、聚烯烃弹性纤维混合纺织而成,其中各纤维组份比例如下:玻璃纤维45%、聚酰胺纤维25%以及聚烯烃弹性纤维30%,所述耐磨上层(1)的顶面设有抗静电涂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炳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凯盛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