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由三层功能纤维混纺而成,内层和外层纤维由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中间层纤维是由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由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而成的纤维面料具有抗菌性能持久、使用寿命长、透气性、吸水和吸湿性能优异的特点,且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A wormwood modified fiber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纤维纺织
,涉及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
技术介绍
目前的内衣、家居服等服饰面料主要是使用棉纤维与涤纶纤维、天丝纤维或羊毛纤维等混纺而成,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体现棉织物的优点,在干、湿环境条件下面料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并且具有易洗、快干、不易皱折的特点。但该混纺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其棉纤维成分易出现滋生细菌、吸湿性差等问题,同时混纺面料中的涤纶纤维由于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也具有吸水性和吸湿性差等缺点。现有技术中通过添加其他抗菌纤维、吸湿纤维与棉纤维和涤纶纤维进行混纺来解决面料易滋生细菌、吸水性差等问题,例如中国专利CN109943893A公布了一种采用具有抗菌和吸湿性能的天然纳米竹纤维与棉纤维、天丝纤维、羊毛纤维进行混纺而得到的抗菌复合面料。中国专利CN101691678A公布了一种竹纤维/棉纤维/氨纶复合面料,该复合面料也是利用了纯天然竹纤维的抗菌性能和吸湿性能,来改善棉纤维面料易滋生细菌及氨纶纤维吸湿和透气性差的缺点。但以上述方式生产的面料仅仅只能通过抗菌竹纤维来降低棉纤维的细菌生成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纤维易滋生细菌和涤纶纤维吸湿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解决现有面料使用过程中棉纤维及聚酯纤维易出现滋生细菌和吸湿性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所述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由三层纤维纺织而成,内层和外层纤维由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中间层纤维由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进一步地,所述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1)艾草抗菌因子的提取:将艾草纤维粉碎,置于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h,然后升温至80℃碱煮2h,艾草纤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固液比为100g/1L-5L;2)将艾草纤维蒸煮液使用200目筛子过滤,保留液体部分即为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液。将棉纤维加入到抗菌液中进行浸泡,并加入渗透剂,浸泡时间3-6h,棉纤维和艾草抗菌液的固液比为100g/100mL-500mL;3)取出浸泡后的棉纤维,40℃下烘干,烘干时间8-12h,即得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进一步地,所述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1)可溶性淀粉的降解:将盛有乙醇的烧瓶置于5℃水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并持续搅拌,然后加入可溶性淀粉,5℃下反应6h,洗涤过滤烘干后,即得降解后的低分子量淀粉,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2:1,淀粉的加入量为液体质量的5%;2)聚酯粒料的制备: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降解淀粉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250-280℃后加入锑系催化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反应4~6h,即得聚酯基体,其中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1:1:1~2,催化剂用量占单体总用量的1.0%,交联剂的用量占单体总用量的0.5%。3)造粒及纺丝:将步骤2)中得到的聚酯基体粉碎,粉碎后粒径为0.1~0.5mm。然后将粉料通过纺丝机进行纺丝,侧边吹风降温,并将拉伸后的聚酯纤维卷绕成捆即得淀粉改性超吸水聚酯纤维。进一步地,所述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组成中的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纤维的厚度比为1:2~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通过艾草抗菌因子对传统的棉纤维进行抗菌改性,使得该面料用棉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抑菌功能,用其制作的家居服饰具有良好的抗菌保健功效;淀粉可通过其分子结构上的羟基与乙二醇共同与对苯二甲酸发生缩聚合反应而形成淀粉改性的聚酯基体,利用淀粉的优异吸水性能和吸湿性能进而改善聚酯纤维的吸湿性,同时生物基淀粉为天然高分子,绿色环保,与人体的相容性更好。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纤维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环保安全、成本低、便于工业化生产;使用其生产的面料及家居服饰与人身体的相容性突出,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保健功效和穿着舒适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1)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艾草抗菌因子的提取:将艾草纤维粉碎,置于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h,然后升温至80℃碱煮2h,艾草纤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固液比为100g/1L;2)将艾草纤维蒸煮液使用200目筛子过滤,保留液体部分即为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液。将棉纤维加入到抗菌液中进行浸泡,并加入渗透剂,浸泡时间3h,棉纤维和艾草抗菌液的固液比为100g/100mL;3)取出浸泡后的棉纤维,40℃下烘干,烘干时间8h,即得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2)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可溶性淀粉的降解:将盛有乙醇的烧瓶置于5℃水浴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并持续搅拌,然后加入可溶性淀粉,5℃下反应6h,洗涤过滤烘干后,即得降解后的低分子量淀粉,其中浓硫酸与乙醇的摩尔比为1:1,淀粉的加入量为液体质量的5%;2)聚酯粒料的制备: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降解淀粉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250℃后加入锑系催化剂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反应4h,即得聚酯基体,其中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和可溶性淀粉的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占单体总用量的1.0%,交联剂的用量占单体总用量的0.5%。3)造粒及纺丝:将步骤2)中得到的聚酯基体粉碎,粉碎后粒径为0.1mm。然后将粉料通过纺丝机进行纺丝,侧边吹风降温,并将拉伸后的聚酯纤维卷绕成捆即得淀粉改性超吸水聚酯纤维。(3)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步骤:1)单层纱布的制备:分别将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和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经过仪器分经后穿过纬线而纺织成单层纱布;2)复合面料厚度比确定:所述面料组成中的内层和外层为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中间层为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纤维的厚度比为1:2:1;3)复合面料的制备:分别将内、中、外三层纤维纱布层和普通棉纤维经过浆纱,使用普通棉纤维将三层纤维纱布层之间通过交织连接、织布、定型、漂染和后收拾整顿,即得艾草改性纤维面料。实施例2(1)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艾草抗菌因子的提取:将艾草纤维粉碎,置于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h,然后升温至80℃碱煮2h,艾草纤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固液比为100g/2L;2)将艾草纤维蒸煮液使用200目筛子过滤,保留液体部分即为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液。将棉纤维加入到抗菌液中进行浸泡,并加入渗透剂,浸泡时间4h,棉纤维和艾草抗菌液的固液比为100g/200mL;3)取出浸泡后的棉纤维,40℃下烘干,烘干时间10h,即得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2)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1)可溶性淀粉的降解:将盛有乙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由三层纤维纺织而成,内层和外层纤维由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中间层纤维由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改性纤维面料由三层纤维纺织而成,内层和外层纤维由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中间层纤维由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作为经线和纬线纺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如下:
1)艾草抗菌因子的提取:将艾草纤维粉碎,置于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h,然后升温至80℃碱煮2h,艾草纤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固液比为100g/1L-5L;
2)将艾草纤维蒸煮液使用200目筛子过滤,保留液体部分即为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液。将棉纤维加入到抗菌液中进行浸泡,并加入渗透剂,浸泡时间3-6h,棉纤维和艾草抗菌液的固液比为100g/100mL-500mL;
3)取出浸泡后的棉纤维,40℃下烘干,烘干时间8-12h,即得艾草抗菌因子改性棉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艾草改性纤维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吸水淀粉改性聚酯纤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丹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梵兜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