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21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7)、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10)、水侧换热器(22);室外换热器(17)和室内换热器通过第一四通阀(10)有选择地与压缩机(11)的高压侧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水侧换热器(22)的进气口(14)与压缩机(11)的高压侧管路通过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有选择地连通。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水空调装置的设计简单、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和热泵热水系统设计
,尤其 涉及一种热水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空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对这些废热合理加以 利用,可以制取生活热7jC,还有助于减轻城市的温室效应。利用热泵系统,从大气中获取低品位的热源,来制取热水,这种制热水方式能源利用率超过3.0,而普通的电加热方式,以及燃气加热方式, 能源利用率在0.8-0.9之间。相比较之下,热泵制取热7jc的方式更 加节能。冬季,利用热泵产生的低温热7jc供给地板辐射采暖,给用 户可以带来更力p舒适的享受。目前热水空调装置一般通过双向电》兹阀、电》兹三通阀或四通电 磁阀将空调装置和供热水装置连通。双向电磁阀和电磁三通阀在频 繁使用的时候,因为线圏较大发热严重容易引发故障,而且成本较 高。至于四通电磁阀,其连通通路不能一端连通高压侧冷々某管路另 一端连通低压侧冷媒管路,因为这导致高压冷媒与低压冷媒不经过 降压直接连通,高压冷媒泄漏到低压侧管路中,发生所谓"短路"现 象,从而将导致使用该四通电磁阀的装置不能正常工作。因此设计 复杂、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计简单、可靠性 高的热水空调装置。为解决上述4支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水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水侧换热器; 其中,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通过笫一四通阀有选择地与压缩机 的高压側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水侧^:热器的进气口与压缩才几的 高压侧管路通过 流向转换装置有选择地连通。冷媒流向转换装置包括第二四通阀以及毛细管,其中第二四 通阀包括位于第二四通阀第一侧的连接高压侧管路的第一端口, 以及位于第二四通阀第二侧的第二、三和四端口,第三端口连接《氐 压侧管路,第二、四端口选择性地与第一端口连通,第三端口选择 性地可以与第二、四端口连通;而毛细管外接于第二四通阀的连接 l氐压侧管路的一侧,并连接于第二或第四端口。可选择地,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二端口或第四端口连接,另一端 与第三端口连接。可选择地,毛细管的一端与第二端口或第四端口连接,另一端 与低压侧管路连接。热水空调装置还包括储液罐,室内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 的第四端口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的第三接口连接,室外换热器的 一端通过电子膨胀阀与储液罐的第二接口连接。优选地,冷^f某流向转换装置的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通过所述毛 细管连接。优选地,冷媒流向转换装置的第一端口连接压缩机的高压側管 路,第二端口与水侧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第三端口连接压缩机的 j氐压侧管路.水侧换热器的进气口通过冷士某流向转换装置与压缩4几的进入 口或排出口可选择地连通。优选地,水侧换热器的冷^ 某排出口通过电子膨胀阀、储液罐与 室外换热器或室内换热器有选择地连通。热水空调装置还包括与水侧换热器相分离的储热水箱,水側换 热器通过水泵与储热水箱有选择地连通。本技术将空调系统和热水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 制冷、制热、制热水三种功能于一身,热水既可以用作生活热水,又可用于Mk4l辐射采暖。本技术的热水空调装置由于采用冷i某 流向转换装置将水侧换热器的进气口与压缩机的高压侧管路连通, 由于冷媒流向转换装置的组成简单,电磁线圈发热引起的故障少, 所以利用本技术的设计简单、可靠性高。应该理解,以上的 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 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 明。附困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 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在附图中 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l是本技术的热水空调装置的系统连接示意图2是断电时,本技术的冷々某流向转换装置的冷々某流向示意图;图3是通电时,本技术的冷媒流向转换装置的冷媒流向示 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所示,本技术的热水空调装置包括压缩机ii、室外换热器17、室内换热器(未示出)、第一四通阀10、储液罐15、水 侧换热器22、水泵28、储热水箱24、电子膨胀阀16和23,除此 之外,还包括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由第二四 通阀27和与之连接的毛细管8构成。附图说明图1中,冷^f某流向转换装置1的第三端口 6与第四端口 9通过 毛细管8连接。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的第一端口 3与压缩才几11的 排出口 20通过从该排出口 20引出的高压侧管路连通,第二端口 4 与水侧换热器22的进气口 14连通,第三端口 6与压缩才几11的进 入口 21通过从该进入口 21引出的低压侧管路连通。图中的第一四 通阀10处于通电状态,而冷士某流向转换装置1的第二四通阀27处 于断电状态(即,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断电)。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冷4某流向转换装置1在断电和通电时的 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断电时,所述冷^ 某流向转换装置1具有两 个独立的连通通路,并且毛细管8与第四端口 9和第三端口 6组成 独立的连通通路;如图3所示,通电时,冷媒流向转换装置l具有 一个连通通路,毛细管8将两个连通通路串联。另外,第一四通阀10(其与冷+某流向转换装置1中的第二四通 阀27不同,没有接毛细管)的第一端口 3,与压缩才几11的排出口 20 通过高压側管路连通,第二端口 4,与室外换热器17连通,第三端 口 6,与冷少某流向转换装置1的第三端口 6都与压缩才几11的进入口 21连接的j氐压侧管路连通,第四端口 9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由上述 可知,该第一四通阀10与冷々某流向转换装置1并联。水侧换热器 22的进气口 14通过冷4某流向转换装置1,可选择性地与压缩机11 的进入口 21或排出口 20连通。储液罐15通过电子膨胀阀23与水 侧换热器22连接。储液罐15和室外换热器17的通路之间设置有 电子膨胀阀16;水侧换热器22的冷媒出口 14,连接有电子膨胀阀 23 (即,设置在储液罐15和水侧换热器22的通路之间)。室内换 热器的一端与第一四通阀的第四端口 9,连接,另一端与储液罐15 的第三接口 153连接,室外换热器17的一端通过电子膨胀阀16与 储液罐15的第二接口 152连接。以下描述本技术的热水空调装置的运行;漠式。 1.制热模式当仅需要热水空调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10通电、 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通电、电子膨胀阀16开启、电子膨胀阀23关 闭、水泵28关闭。从图1可知,冷媒流向如下所示从压缩机ll 的排出口 2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冷々某流经油分装置12、第一四 通阀10的笫一端口 3,与第四端口 9,、室内换热器,当冷i某流经室 内换热器时,释放热量并变成中压低温液态(实现室内制热),再 流经储液罐15、电子膨胀阀16、室外换热器17。当冷媒流经室外 换热器17时,吸收热量,并变成低温低压气体。最后,低温低压 冷媒气体流经第一四通阀IO的第二端口 4,、第三端口 6,、气分装 置19后进入压缩才几的进入口 21。经过压缩才几ll,冷媒变成高温高 压的气体并从排出口 20排出,从而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2. 制冷模式第一四通阀10通电或断电时,相应地热水空调装置在制热和 制冷模式间转换。当仅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空调装置,包括:    压缩机(11)、室外换热器(17)、室内换热器、第一四通阀(10)、水侧换热器(22);    所述室外换热器(17)和室内换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四通阀(10)有选择地与所述压缩机(11)的高压侧管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侧换热器(22)的进气口(14)与所述压缩机(11)的高压侧管路通过冷媒流向转换装置(1)有选择地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肖洪海林海佳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