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照强度检测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眼睛中的虹膜进行身份识别,虹膜识别较其他传统的生物识别方式更为安全、方便,稳定。目前虹膜识别的镜头补光必须采用近红外做补光光源,近红外补光的效果决定了虹膜识别的速度、准确度,优质的补光能减少双目识别比对的算法压力。虹膜识别的镜头补光具有如下特点:镜头都采用定焦镜头,焦距多分布在10~70cm;近红外补光灯中心光谱多分布在810nm~940nm范围,通常采用850nm中心光谱近红外补光灯;任意一种近红外补光灯的补光方式均是对外呈空间散射方式,且光强与角度、距离均成反比;为降低补光灯在眼球上产生的光斑对虹膜识别算法的影响,补光灯与虹膜镜头之间会有一个夹角;普通人脸双眼间距多分布在6~10cm,虹膜识别装置的近红外补光灯需覆盖焦点处6~10cm范围的正常照度才能保证虹膜识别的准确性,如图1所示。虹膜识别装置生产后,目前工厂测试端多通过人工目检的方式检测或单一某一点通过照度仪检测虹膜识别设备近红外光照强度。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检测单元,多个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单片机连接,其中:/n多个检测单元以阵列的方式分布在近红外补光灯的前端,每个检测单元均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可调电阻,所述光敏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端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光敏二极管和可调电阻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检测单元,多个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主控单片机连接,其中:
多个检测单元以阵列的方式分布在近红外补光灯的前端,每个检测单元均包括光敏二极管和可调电阻,所述光敏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端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可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可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光敏二极管和可调电阻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经过信号整形电路后与主控单片机的AD采样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检测单元分布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检测单元分布在镜头的焦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红外补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检测单元均匀分布在半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成,彭程,周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爱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