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005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所述热风枪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发热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输出端连接发热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风枪控制系统,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温度异常时,能够及时切断发热电阻的供电,防止不可控火灾的发生,可以有效保护热风枪的手柄不会损坏;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热风枪在休眠时,会断开继电器K1,防止电源浪涌对电路造成损坏,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比较高。

A relay protection modul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rol system of hot air gu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风枪,具体是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热风枪主要是利用发热电阻丝的枪芯吹出的热风来对元件进行焊接与摘取元件的工具。根据热风枪的工作原理,热风枪控制电路的主体部分应包括温度信号放大电路、比较电路、可控硅控制电路、传感器、风控电路等。另外,为了提高电路的整体性能,还应设置一些辅助电路,如温度显示电路、关机延时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设置温度显示电路是为了便于调温。温度显示电路显示的温度为电路的实际温度,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依照显示屏上显示的温度来手动调节。如上所述,现有的热风枪控制系统中大多只采用可控硅进行控制,没有使用继电器进行控制,稳定性及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及应用该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包括三极管Q3、光耦U2、电阻R38、继电器K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38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光耦U2内发光管负极,光耦U2内发光管正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到直流电源VCC1,光耦U2内接收管一端连接电阻R22,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1触点、电阻R49和双向可控硅Q5的T1极,电阻R49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电容C26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T2极、电阻R45和电阻R48,电阻R45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G极和光耦U2内接收管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1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直流电源VCC2,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继电器和继电器K1线圈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电阻R48另一端和继电器K1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待控制模块两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光耦U2采用MOC304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器采用SN8F5705单片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的25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电阻R38另一端连接到控制器的26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待控制模块为发热模块,发热模块用于产生热量。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直流电源VCC1电压为5V,直流电源VCC2电压为12V。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继电器K1触点为常开触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任一继电器保护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发热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输出端连接发热模块,用于控制发热模块的开关。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给热风枪控制系统的其他模块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热风枪控制系统,当温度检测模块检测到温度异常时,能够及时控制三极管Q3关闭,进而使继电器K1断开,切断发热电阻的供电,防止不可控火灾的发生,可以有效保护热风枪的手柄不会损坏;另外,本技术热风枪在休眠时,会断开继电器K1,防止电源浪涌对电路造成损坏,安全性以及稳定性都比较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继电器保护模块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热风枪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中所述控制器与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按键模块的具体电路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中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中鼓风机控制模块的电路图。图6为为本技术中休眠控制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包括三极管Q3、光耦U2、电阻R38、继电器K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38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光耦U2内发光管负极,光耦U2内发光管正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到直流电源VCC1,光耦U2内接收管一端连接电阻R22,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1触点、电阻R49和双向可控硅Q5的T1极,电阻R49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电容C26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T2极、电阻R45和电阻R48,电阻R45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G极和光耦U2内接收管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1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直流电源VCC2,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继电器和继电器K1线圈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电阻R4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3、电阻R70、可变电阻R、接头J6引脚2和接头J5引脚1,可变电阻R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0另一端、电容C23另一端、继电器K1触点另一端、接头J6引脚1和接头J5引脚2,接口J5和接头J6用于连接220V交流市电。所述光耦U2采用MOC3041,所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的25脚,所述电阻R38另一端连接到控制器的26脚,所述控制器采用SN8F5705单片机,所述直流电源VCC1电压为5V,直流电源VCC2电压为12V。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任一继电器保护模块的热风枪控制系统,具体请参阅图2,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发热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显示模块、鼓风机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报警模块、休眠控制模块和按键模块,继电器保护模块输出端连接发热模块,用于控制发热模块的开关。所述控制器与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以及按键模块的具体电路连接图如图3所示,其中,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作为显示屏;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T为温度传感器;鼓风机控制模块的电路如图5所示,休眠控制模块的电路如图6所示,这些模块电路都是采用常规的控制电路进行设计的,在此就不再赘述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源模块,用于给热风枪控制系统的其他模块供电。本技术在工作时,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驱动三极管Q3和Q4导通,三极管Q4导通进而使光耦U2导通,双向可控硅Q5的G极被触发,双向可控硅Q5导通,三极管Q3的导通使得继电器K1通电工作,继电器K1触点吸合,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3、光耦U2、电阻R38、继电器K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38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光耦U2内发光管负极,光耦U2内发光管正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到直流电源VCC1,光耦U2内接收管一端连接电阻R22,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1触点、电阻R49和双向可控硅Q5的T1极,电阻R49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电容C26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T2极、电阻R45和电阻R48,电阻R45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G极和光耦U2内接收管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1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直流电源VCC2,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继电器和继电器K1线圈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电阻R48另一端和继电器K1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待控制模块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3、光耦U2、电阻R38、继电器K1、二极管D1,所述电阻R38一端连接三极管Q4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集电极连接光耦U2内发光管负极,光耦U2内发光管正极通过电阻R16连接到直流电源VCC1,光耦U2内接收管一端连接电阻R22,电阻R22另一端分别连接继电器K1触点、电阻R49和双向可控硅Q5的T1极,电阻R49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电容C26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T2极、电阻R45和电阻R48,电阻R45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Q5的G极和光耦U2内接收管另一端,所述继电器K1线圈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负极和直流电源VCC2,二极管D1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3继电器和继电器K1线圈另一端,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基极通过电阻R20连接到控制器,所述电阻R48另一端和继电器K1触点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待控制模块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U2采用MOC30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采用SN8F5705单片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宁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智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