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987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包括压室件以及套设在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设置有焊接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通过焊接块进行全周焊接,压室件的外侧靠近焊接块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环状槽道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环状槽道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与环状槽道连通,导流槽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导流槽用以引导漏水自环状槽道流出至压室结构的外部,压室件的顶部与浇口套的底部相抵,环状槽道沿压室件的外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漏水在重力作用下因焊接块处漏水垂直滴落至浇口套内并渗到铝液里面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降低被迫停机更换压室的可能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产品次品率。

A pressure chamber structure to prevent slight water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室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压铸生产为了延长压室使用寿命,提升生产效率,压室普遍采用水冷却设计,制造水冷却压室要用到焊接工艺,随着压铸生产时间的延长,压室焊接部位有时会轻微漏水,这些水会渗入到与压室联接的浇口套内,继而会进入铝液里面,影响产品质量,最终会被迫停机更换压室。压铸模具水冷压室(被称为压室件)与浇口套联接处轻微漏水,无法继续生产,需要更换压室件,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使用该压室结构后,实现焊接块处漏水直接滴入环状槽道内,能够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因焊接块处漏水垂直滴落至浇口套内并渗到铝液里面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降低被迫停机更换压室的可能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产品次品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包括压室件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所述压室件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室件(1)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2),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设置有焊接块(3),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3)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1)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3)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4),所述环状槽道(4)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4)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4)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5)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4)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室件(1)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2),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设置有焊接块(3),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3)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1)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3)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4),所述环状槽道(4)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4)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4)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5)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4)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室件(1)的外口边缘部与所述浇口套(2)的外口边缘部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林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德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