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包括压室件以及套设在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设置有焊接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通过焊接块进行全周焊接,压室件的外侧靠近焊接块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环状槽道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环状槽道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与环状槽道连通,导流槽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导流槽用以引导漏水自环状槽道流出至压室结构的外部,压室件的顶部与浇口套的底部相抵,环状槽道沿压室件的外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漏水在重力作用下因焊接块处漏水垂直滴落至浇口套内并渗到铝液里面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降低被迫停机更换压室的可能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产品次品率。
A pressure chamber structure to prevent slight water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压室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压铸生产为了延长压室使用寿命,提升生产效率,压室普遍采用水冷却设计,制造水冷却压室要用到焊接工艺,随着压铸生产时间的延长,压室焊接部位有时会轻微漏水,这些水会渗入到与压室联接的浇口套内,继而会进入铝液里面,影响产品质量,最终会被迫停机更换压室。压铸模具水冷压室(被称为压室件)与浇口套联接处轻微漏水,无法继续生产,需要更换压室件,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使用该压室结构后,实现焊接块处漏水直接滴入环状槽道内,能够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因焊接块处漏水垂直滴落至浇口套内并渗到铝液里面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降低被迫停机更换压室的可能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降低产品次品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包括压室件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所述压室件与所述浇口套之间设置有焊接块,所述压室件与所述浇口套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所述环状槽道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所述压室件的外口边缘部与所述浇口套的外口边缘部之间设有焊接腔体,所述焊接块设置于所述焊接腔体内,所述压室件的顶部与所述浇口套的底部相抵。进一步地说,所述环状槽道沿所述压室件的外周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环状槽道为U形环状槽道、折线形环状槽道或波浪形环状槽道。所述导流槽为两端连通的锥体状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靠近所述环状槽道的一端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导流槽的另一端口的口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技术包括压室件以及套设在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设置有焊接块,压室件与浇口套之间通过焊接块进行全周焊接,压室件的外侧靠近焊接块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环状槽道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实现焊接块处漏水直接滴入环状槽道内,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在重力作用下因焊接块处漏水垂直滴落至浇口套内并渗到铝液里面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降低被迫停机更换压室的可能性,保证生产的连续性;第二、本技术的的环状槽道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与环状槽道连通,导流槽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导流槽用以引导漏水自环状槽道流出至压室结构的外部,并且导流槽为两端连通的锥体状导流槽,导流槽靠近环状槽道的端口的口径大于导流槽的另一端口的口径,实现环状导流槽内的漏水快速流通排出环状槽道,避免因环状槽道漏水溢出而进入浇口套并渗入铝液中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次品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室件端面与浇口套端面联接剖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室件端面与浇口套端面联接剖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B处结构放大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压室件端面与浇口套端面联接剖视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C处结构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压室件1、浇口套2、焊接块3、环状槽道4和导流槽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1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压室件1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2,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设置有焊接块3,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3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1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3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4,所述环状槽道4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4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4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5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4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所述压室件1的外口边缘部与所述浇口套2的外口边缘部之间设有焊接腔体,所述焊接块3设置于所述焊接腔体内,所述压室件1的顶部与所述浇口套2的底部相抵。所述环状槽道4沿所述压室件1的外周设置。所述环状槽道4为U形的环状槽道,将环状槽道设计成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的U形状,在聚集漏水的时候可以非常便捷的聚集漏水,对于压室件1的生产更加便捷。所述导流槽5为两端连通的锥体状导流槽。所述导流槽5靠近所述环状槽道4的一端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口的口径。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环状槽道4为波浪形的环状槽道,将环状槽道4设计成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的波浪形状,在漏水聚集较多的情况下,向比邻的凹槽蔓延,使其有更好的容纳量,避免因过量溢出而导致漏水进入浇口套2的内部,继而渗入至铝液中。实施例3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环状槽道4为折线形的环状槽道,将环状槽道4设计成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的折线形状,使其可以提高漏水下落至外部的速率,使其减少漏水的聚集和停留。在实施例1-实施例3中,如图1-图6所示,所述导流槽5为两端连通的锥体状导流槽,所述导流槽5靠近所述环状槽道4的端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口的口径,用以实现环状导流槽4内的漏水快速流通排出环状槽道4,避免因环状槽道漏水溢出而进入浇口套2并渗入铝液中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次品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室件(1)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2),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设置有焊接块(3),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3)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1)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3)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4),所述环状槽道(4)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4)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4)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5)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4)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室件(1)以及套设在所述压室件外侧的浇口套(2),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设置有焊接块(3),所述压室件(1)与所述浇口套(2)之间通过所述焊接块(3)进行全周焊接,所述压室件(1)的外侧靠近所述焊接块(3)的底部处开设一环状槽道(4),所述环状槽道(4)开口朝上呈内凹半开状,所述环状槽道(4)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槽道(4)连通,所述导流槽(5)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导流槽(5)用以引导漏水自所述环状槽道(4)流出至所述压室结构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轻微漏水的压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室件(1)的外口边缘部与所述浇口套(2)的外口边缘部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林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亚德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