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压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974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弹簧压并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中部穿插有定位轴,所述底座的前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偏心轮,所述底座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左下侧固定有第一电机,所述安装架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滚珠丝杠,所述滑台顶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置料槽,所述滑台顶端的右侧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机架的右下侧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底板的前侧安插有螺柱,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第二皮带轮。该弹簧压并机,通过自动平移方便上下料操作,且具有辅助限位结构以提高运行精确度,而且实现了自动化轴向压并并进一步扩大了压并范围。

Spring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压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弹簧压并
,具体为弹簧压并机。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可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在多种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在弹簧的制造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已完成卷制的弹簧进行压并处理。但现有的弹簧压并机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的弹簧压并装置多数采用卧式结构,每次只能对单根弹簧进行压并,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同时缺乏多方位的限位维稳结构,在压并过程中可能发生弯折扭曲等状况;2、常规的弹簧压并仅采用轴向挤压的形式,压并出的弹簧质量难以达到更高标准的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改进装置组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弹簧压并机,具备方便上下料、辅助限位以提高精确度,提高压并质量并扩大压并范围等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弹簧压并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底座,且底座的中部穿插有定位轴,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弹簧压并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的中部穿插有定位轴(8),并且定位轴(8)的两端皆通过第一轴承座(7)与机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的前侧设置有第三电机(3),且第三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减速器(4),并且减速器(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减速器(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偏心轮(5),且偏心轮(5)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联动杆(6),并且联动杆(6)的后端与底座(2)的右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架(10),且安装架(10)顶端的前后两侧皆固定有导轨(11),所述安装架(10)的左下侧固定有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弹簧压并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顶部的左侧设置有底座(2),且底座(2)的中部穿插有定位轴(8),并且定位轴(8)的两端皆通过第一轴承座(7)与机架(1)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的前侧设置有第三电机(3),且第三电机(3)的输出端安装有减速器(4),并且减速器(4)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减速器(4)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安装有偏心轮(5),且偏心轮(5)的右侧壁上安装有联动杆(6),并且联动杆(6)的后端与底座(2)的右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的正上方设置有安装架(10),且安装架(10)顶端的前后两侧皆固定有导轨(11),所述安装架(10)的左下侧固定有第一电机(12),且第一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皮带轮(13),所述安装架(10)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滚珠丝杠(14),且第一皮带轮(13)的上端套装在滚珠丝杠(14)的左端上,并且滚珠丝杠(14)的右端通过第二轴承座(15)与安装架(10)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架(10)的正上方设置有滑台(16),且滑台(16)底端的拐角位置处、中心位置处分别安装有卡块(17)、丝杠副(18),并且卡块(17)、丝杠副(18)分别套装在导轨(11)、滚珠丝杠(14)上,所述滑台(16)顶端的左右两侧皆固定有置料槽(19),且置料槽(19)之间等间距设置有螺杆(20),所述滑台(16)顶端的右侧安装有支撑架(21),且支撑架(21)的顶端固定有前后两个气缸(22),所述气缸(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团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千岛湖赋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