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88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之间变形缝上的方形外壳,安装于方形外壳内的圆形壳体;在所述圆形壳体上部设有槽道,槽道下方连接支柱和轻质弹簧,所述支柱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所述圆形壳体下部设有固定钢片,固定钢片上形成供支柱穿过的圆孔;所述固定钢片下方连接硬质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适应隧道拱顶变形缝的距离的扩大,为隧道行车安全监测解决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A device for reserving allowance of seismic optical cable at deformation joint of tunnel vau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纤传感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
技术介绍
高速铁路为列车的高速行驶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高铁隧道作为高铁安全运营的主体结构,必须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稳定性和耐久性好的优点,而高铁轨道设计中存在农田区域,灌溉井密布,抽水量大,且浅层土松散,粉土黏层土交错,排水压缩效应明显。导致沉降速率越来愈大,区域之间地层差距很大,最终会导致高铁区域结构变形,再有高铁中落石,拱顶渗水致使高铁运行电路故障等,这些危害因素严重威胁高铁的正常运行。分布式传感技术通过信号采集处理,获取整条光缆的振动曲线,进而实现长距离,精确定位,实时视频联动监控。分布式传感为高铁运行安全提供了一种全线实时监控。分布式传感中的传输介质:光缆是一种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单元,通过铠装加固和外层阻燃护套保护的一种同时具有传输和传感功能的一种线缆。光缆利用其材料特征和周围环境发生物理场的耦合,从而调制光缆中光纤传输光的强度、相位、偏振、波长,通过探测器感测光特性的改变就能感知外界物理量的变化。光缆作为分布式传感的传导单元,光缆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光缆的通断也就直接决定了分布式传感技术的成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光缆保护装置和保护方法,主要是井下保护器和熔接保护盘。但是并没有出现分布式光缆在隧道之中的保护措施和保护方法,尤其是隧道变形缝处光缆的保护措施,即对光缆留取一定的长度,光缆的两端固定,中间为活动区域。光缆活动区域的长度足以应对变形缝扩展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之间变形缝上的方形外壳,安装于方形外壳内的圆形壳体;在所述圆形壳体上部设有槽道,槽道下方连接支柱和轻质弹簧,所述支柱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所述圆形壳体下部设有固定钢片,固定钢片上形成供支柱穿过的圆孔;所述固定钢片下方连接硬质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外壳和圆形壳体之间通过第一螺丝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槽道与轻质弹簧之间以及固定钢片与硬质弹簧之间通过挂钩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支柱通过第二螺丝与槽道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槽道为半圆形槽,具有多种规格。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外壳和圆形壳体上均形成两个供光缆穿入和穿出的通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隧道沉降,变形缝距离变大而导致光缆被扯断的问题。本技术装置可以适应隧道拱顶变形缝距离的扩大,保证了隧道行车安全监测的施行。本技术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槽道、轻质弹簧和硬质弹簧,适应不同的传感光缆预留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槽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弹簧安装示意图。其中,1.方形外壳;2.圆形壳体;3.光缆;4.钢片;5.轻质弹簧;6.硬质弹簧;7.倒刺钢片;8.第一螺丝;9.隧道拱顶;10.变形缝;11.支柱;12.槽道;20.挂钩;21.第二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9之间变形缝10上的方形外壳1,方形外壳1用于保护内部装置;安装于方形外壳1内的圆形壳体2,圆形壳体2为光缆3移动提供空间;所述圆形壳体2上部设有槽道12,槽道12用于放置和支撑光缆3;槽道12下方连接支柱11和轻质弹簧5,支柱11用于支撑内部装置,轻质弹簧5用于支撑槽道12;所述支柱11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7,倒刺钢片7用于固定支柱11的移动距离,使支柱11往下移动而不能往上移动;所述圆形壳体2下部设有固定钢片4,固定钢片4上形成供支柱11穿过的圆孔,固定钢片4用于移动和固定支柱11。所述固定钢片4下方连接硬质弹簧6,硬质弹簧6用于支撑和固定下部壳体。所述方形外壳1和圆形壳体2之间通过第一螺丝8固定。所述槽道12与轻质弹簧5之间以及固定钢片4与硬质弹簧6之间通过贴片挂钩相连,根据余量的大小,利于更换弹簧,保证弹簧的重心和槽道12重心在光缆3移动方向上重合。本技术利用轻质弹簧5和硬质弹簧6作为支撑,保证光缆3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提高了光缆传感灵敏度。所述支柱11通过第二螺丝21与槽道12固定,可以更换支柱11,根据需要还可以改变支柱11的尺寸。所述槽道12为可以改变尺寸的半圆形槽,利于放置光缆3。所述方形外壳1和圆形壳体2上均形成两个供光缆3穿入和穿出的通孔。本技术整体为三层壳体结构。当隧道发生沉降,装置外侧光缆3和隧道通过混凝土成为一个整体,变形缝10距离变大时,两侧光缆3同时产生向外的拉力,装置内部光缆3挤压槽道12,槽道12带动支柱11往下方移动。倒刺钢片7通过钢片4圆孔,硬质弹簧6会产生向上的弹力,固定整个支柱11,从而达到为光缆3提供所需余量的作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和有益效果做出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9)之间变形缝(10)上的方形外壳(1),安装于方形外壳(1)内的圆形壳体(2);在所述圆形壳体(2)上部设有槽道(12),槽道(12)下方连接支柱(11)和轻质弹簧(5),所述支柱(11)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7);所述圆形壳体(2)下部设有固定钢片(4),固定钢片(4)上形成供支柱(11)穿过的圆孔;所述固定钢片(4)下方连接硬质弹簧(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隧道拱顶(9)之间变形缝(10)上的方形外壳(1),安装于方形外壳(1)内的圆形壳体(2);在所述圆形壳体(2)上部设有槽道(12),槽道(12)下方连接支柱(11)和轻质弹簧(5),所述支柱(11)上均匀分布倒刺钢片(7);所述圆形壳体(2)下部设有固定钢片(4),固定钢片(4)上形成供支柱(11)穿过的圆孔;所述固定钢片(4)下方连接硬质弹簧(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拱顶变形缝处抗震光缆留取余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外壳(1)和圆形壳体(2)之间通过第一螺丝(8)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清叶少敏赵青孙一鸣郭剑勇黄胜张建芳王秀妍宋冉崔涛赵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