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结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内的吸热器、复合型散热器、风机和复合型风叶。外壳下部装底座,上部装盖子。外壳内有连体器皿。连体器皿与外壳间充填隔热衬,底部外面装半导体制冷组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制作冷饮料,或用于液体制冷、液体恒温,或用于食品低温保藏,可靠性好,生产成本降低,使用寿命长,美观实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即热电)制冷或加热,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现有的半导体制冷杯、电冷杯及热管半导体冷热容器,其制冷结构采用半导体制冷组件,冷端贴合金属杯底,间接导热,仅局限于金属杯,而不能用于高分子材料杯(即塑料杯)。铝杯存放饮料还有损于人体健康。这种贴合对金属杯底平整度及冷端结合平整度要求较高,给工艺加工和装配工作带来了困难,操作复杂,而且这种贴合形式会增加热阻,结合层产生的温差达3~10℃,损失了制冷能量。其次,由于制冷组件放在金属杯底部,缺少绝热层和制冷组件密封结构,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下端热量向上热辐射和热传导。第三,抗振性和稳定性较差,由于制冷组件没有避振装置,在强烈振动和冲击下会损坏制冷组件。上述制冷杯和电冷杯的散热器均采用等距平行肋板式,当风机强迫冷却散热时,沿肋板平行方向能散热,而沿肋板垂直方向却不可避免地产生风阻,阻碍散热,且散热不均匀,导致制冷组件热端温度升高,降低了制冷系数。由于制冷组件最大温差恒定,因此其冷面制冷效果不理想,降低了制冷速率,通电时间过于长,热量累积,散热出现障碍,甚至因热面温度过高而损坏制冷组件。上述热管半导体冷热容器则自然散热,制冷时间需8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90%的制冷要求,且制冷功率只有9W左右,工作电压1.8V,电流9A,仅仅起到小型恒温箱的作用,制冷效果极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结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内的吸热器、复合型散热器、风机和复合型风叶,结构独特,工艺合理,液体制冷效果佳。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包括外壳、底座、盖子、连体器皿、半导体制冷组件、吸热器、散热器、风机、风叶和电源插座。外壳下部装有底座,外壳上部装有盖子,外壳内装有连体器皿,连体器皿与外壳之间充填隔热衬,连体器皿内装有吸热器,连体器皿上方出口装有塞子和隔热衬,连体器皿底部外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由隔热衬和隔热垫板同底座内的散热装置隔离,以阻止热量传导。散热装置包括固定于底座内的风机,装于风机上的复合型风叶,位于风叶上方且固定于连体器皿底部的复合型散热器。采用本技术可制作冷饮料,或者用于液体制冷、液体恒温,或者用于食品低温保藏。本技术结构新颖,操作方便,液体制冷可靠性好,生产成本降低,使用寿命长,美观实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上述器皿的复合型散热器俯视图。图3是上述器皿的复合型散热器正视图。图4是上述器皿的复合型风叶正视图。参看图1至图4,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包括外壳4、底座13、盖子1、连接器皿5、半导体制冷组件8、吸热器7、散热器17、风机16、风叶15和电源插座14。外壳4下部装有底座13,通过螺纹螺纹连接,外壳4上部装有盖子1,也通过螺纹连接,外壳4内装有连体器皿5。连体器皿5与外壳4之间充填隔热衬6,连体器皿5内装有吸热器7,连体器皿5上方出口装有塞子3和隔热衬2,连体器皿5底部外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组件8,连体器皿5由隔热衬9和隔热垫板10同底座13内的散热装置隔离,以阻止热量传导。散热装置包括固定于底座13内的风机16,装于风机16上的复合型风叶15,位于风叶15上方且固定于连体器皿5底部的复合型散热器17。复合型散热器17通过自攻螺丝11固定在连体器皿5的底部,起到承受载荷的作用。尼龙螺丝12则既起到连接作用、紧固时的卸荷作用,又起到隔热作用,阻止散热器17的热量传导到吸热器7。底座13内散热装置的复合型风叶15由轴流风叶19和推力风叶20构成,在风机16同一转速、功率下,复合型风叶产生最大风流量,保证复合型散热器17的散热效应。复合型散热器17由圆周阶梯径向均布辐射和传导肋片构成,以加快散发热量,达到最佳散热和传导效果。为了避免结合层温差损失和泄漏,连体器皿5同吸热器7镶嵌连接。吸热器7是一用纯铜铸造成圆形、矩形、锥形等形状的组合体,外表面镀镍,耐腐蚀性强,可接触任何制冷饮料、食品或液体,对人体健康无害。吸热器7在制冷时可达到最佳制冷效果,提高了制冷速率。电源插座14外接直流稳压电源,利用半导体制冷组件8的珀尔贴效应原理,实现制冷目的。当外接蓄电池时,可进行移动操作。若改变直流电源极性,即实现可逆操作,进行加热,温控器18则可加以控制,限制最高加热温度。本技术的直流工作电压为12V,工作电流3~4A。将500毫升液体介质放在制冷器皿中,制冷工作15分钟,液体介质温度比常温下降10℃,工作30分钟以上,液体介质温度达到4~0℃,甚至局部结冰。当制热工作15分钟,500毫升液体介质温度比常温上升10℃,工作30分钟以上,液体介质温度保持55℃。本技术保温时间约4小时。权利要求1.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它包括外壳、底座、盖子、连体器皿、半导体制冷组件、吸热器、散热器、风机、风叶和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外壳下部装有底座、外壳上部装有盖子,外壳内装有连体器皿,连体器皿与外壳之间充填隔热衬,连体器皿内装有吸热器,连体器皿上方出口装有塞子和隔热衬,连体器皿底部外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由隔热衬和隔热垫板同底座内的散热装置隔离,以阻止热量传导;散热装置包括固定于底座内的风机,装于风机上的复合型风叶,位于风叶上方且固定于连体器皿底部的复合型散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特征在于,复合型风叶由轴流风叶和推力风叶构成,以产生最大风流量进行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特征在于,复合型散热器由圆周阶梯径向均布辐射和传导肋片构成,以加快散发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特征在于,连体器皿同吸热器镶嵌连接,以避免结合层温差损失和泄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其结构包括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内的吸热器、复合型散热器、风机和复合型风叶。外壳下部装底座,上部装盖子。外壳内有连体器皿。连体器皿与外壳间充填隔热衬,底部外面装半导体制冷组件。采用本技术可制作冷饮料,或用于液体制冷、液体恒温,或用于食品低温保藏,可靠性好,生产成本降低,使用寿命长,美观实用。文档编号F25B21/00GK2187762SQ9422798公开日1995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5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5日专利技术者杨志麟 申请人:杨志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体制冷器皿,它包括外壳、底座、盖子、连体器皿、半导体制冷组件、吸热器、散热器、风机、风叶和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外壳下部装有底座、外壳上部装有盖子,外壳内装有连体器皿,连体器皿与外壳之间充填隔热衬,连体器皿内装有吸热器,连体器皿上方出口装有塞子和隔热衬,连体器皿底部外面装有半导体制冷组件,连体器皿由隔热衬和隔热垫板同底座内的散热装置隔离,以阻止热量传导;散热装置包括固定于底座内的风机,装于风机上的复合型风叶,位于风叶上方且固定于连体器皿底部的复合型散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麟,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