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763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包括与原水渠连通的滤水池,和与滤水池连通的反冲洗系统,所述滤水池内的下配水顶板和上置滤板将其分为下配水区、中过滤区和上清水贮存区,所述中过滤区内填充有滤料;所述滤水池为圆筒状结构,滤水池下部为自所述圆筒状结构底部向其中心线倾斜延伸的锥台形结构,滤水池的底壁上具有与原水渠的供水管相配合的进水口和与所述反冲洗系统相配合的排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结构巧妙,不仅布水均匀,有效避免因布水不均而导致滤料厚薄差别较大的问题,确保滤料厚度均匀,还能够保证过滤效果,还能够在反冲洗的同时实现排泥,无需专门清理底部的泥沙,节约时间,节约清洁水,进而提高了过滤效率。

Suspension filtration system for sludge dischar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浊度污水过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的过滤工艺中,一般是件需要过滤的水由过滤池的上部流向滤料的下部,即正向过滤,其所采用的滤料密度均比水大,如目前较为广泛的快滤池、V型滤池等。现有正向过滤方式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为确保过滤效果,需要铺设较厚厚度的滤料,水流在穿过滤料时,会引起水头的损失;其次,在反冲洗时常常消耗大量的优质水源和电源,浪费严重;第三,若待处理水源中水藻含量较大,水藻极易堵塞滤料,增加反冲洗次数,进一步增加能耗,浪费水源。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悬浮过滤系统(即CN103977611A),包括与进水渠连通的长方体结构的滤池体和反冲洗系统,滤池体内的下配水顶板和上置滤板将其分为原水配水区,过滤区和清水贮存区,过滤区内采用比水密度小的滤料,水源经原水配水区进入过滤区,过滤水的净水由清水贮存区流入滤后出水总渠内。申请人为确保滤料的反冲洗效果,将上置滤板上的滤头底部侧开孔的安装方向相向或相反,以增加水流扰动,使悬浮滤料扰动更加剧烈,保证反冲洗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包括与原水渠连通的滤水池,和与滤水池连通的反冲洗系统,所述滤水池内的下配水顶板和上置滤板将其分为下配水区、中过滤区和上清水贮存区,所述中过滤区内填充有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池为圆筒状结构,滤水池下部为自所述圆筒状结构底部向其中心线倾斜延伸的锥台形结构,滤水池的底壁上具有与原水渠的供水管相配合的进水口和与所述反冲洗系统相配合的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包括与原水渠连通的滤水池,和与滤水池连通的反冲洗系统,所述滤水池内的下配水顶板和上置滤板将其分为下配水区、中过滤区和上清水贮存区,所述中过滤区内填充有滤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池为圆筒状结构,滤水池下部为自所述圆筒状结构底部向其中心线倾斜延伸的锥台形结构,滤水池的底壁上具有与原水渠的供水管相配合的进水口和与所述反冲洗系统相配合的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进水口延伸至所述下配水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排泥的悬浮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系统包括反冲洗排放管和设置在所述中过滤区内的反冲洗扰动管路,所述反冲洗排放管的进水端密封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处;
所述反冲洗扰动管路包括顶部与滤水池的出水渠相连通的反冲洗扰动主管和多个与所述反冲洗扰动主管连通的反冲洗扰动支管,每个所述反冲洗扰动支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良蔡明郭鹏程周风华冯赟昀陈丽刚乔明叶张坤关靖杜征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