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该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30g、绵茵15‑40g、生淮山10‑25g、白术15‑40g、山萸10‑25g、草果10‑25g、田基黄15‑30g、焦山楂15‑30g、砂仁5‑20g、香附10‑25g。本申请的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健脾、燥湿退黄之功效,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及黄疸,有效防治肝衰竭的病情进展。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本申请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期,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一种临床危急重症,主要包括: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成下降趋势,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具有预后差、高死亡率的风险。肝衰竭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乙型肝炎病毒,肝衰竭4周的病死率达到50%以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必要时行人工肝、肝移植治疗,这些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负担。中医典籍中并无“肝衰竭”一词,根据其临床证候,将其归属于“急黄”、“瘟黄”范畴,根据其并发症出血、腹水、脑病则又可归属于“血证”、“鼓胀”、“肝厥”等范畴。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疫毒、热、湿、瘀、虚。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提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刻,故云急黄也”;叶天士将其病因责之于湿、热、瘀,在《临证指南》中指出“阳黄之作,湿从热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并存,上不得越,下不得泄,薰蒸抑郁……身目俱黄,溺色为变,黄如橘子色”;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曰“又有天行疫毒,以致发黄者”,即疫毒亦可致病。随着中医对肝衰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可以显著降低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成为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具有益气健脾、燥湿退黄之功效,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及黄疸,有效防治肝衰竭的病情进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30g、绵茵15-40g、生淮山10-25g、白术15-40g、山萸10-25g、草果10-25g、田基黄15-30g、焦山楂15-30g、砂仁5-20g、香附10-25g。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20g、绵茵15-30g、生淮山10-15g、白术15-30g、山萸10-15g、草果10-15g、田基黄15-20g、焦山楂15-20g、砂仁5-10g、香附10-15g。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g、绵茵15g、生淮山10g、白术15g、山萸10g、草果10g、田基黄15g、焦山楂15g、砂仁5g、香附10g。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可以优选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20g、绵茵30g、生淮山15g、白术30g、山萸15g、草果15g、田基黄20g、焦山楂20g、砂仁10g、香附15g。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黄芪替换为同等重量份数的炙黄芪,山萸替换为同等重量份数的山萸肉。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中还包括赤芍20~30g。为了获的更好的效果,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茜草15~30g。在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炙黄芪由以下方法制得:步骤1:将生黄芪切成黄芪片,备用;步骤2:炼蜜,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过滤后继续炼制;步骤3:将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黄芪片中,拌匀,闷润4-6小时,至蜂蜜被黄芪片全部吸收;步骤4:将黄芪片置入炒锅中,用文火炒制30-50min,使黄芪片表面由深黄色至浅棕黄色;步骤5:取出,放凉。在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中药组合物还添加有甜味剂、芳香剂、崩解剂,所述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在本申请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得:步骤1:按配比称取原料药,将其放入砂锅或搪瓷器皿中,加入清水浸过药面2~3cm,并浸泡10~15min;步骤2:先用武火将浸泡在砂锅或搪瓷器皿清水中的所述原料药煮沸,之后改为文火煎煮20~30min,再过滤取煎液,备用;步骤3:将步骤2过滤剩下的滤渣依次按照步骤1)和步骤2)的操作方法,再一次进行处理,过滤取煎液,备用;步骤4:将在步骤2和步骤3中获得的煎液混合浓缩,并搅拌均匀,形成中药组合物溶液制剂。本申请的理论依据在于:黄芪,又名绵芪,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主要应用在于补脾肺之气,提高人体免疫力。其中含有的黄芪甲苷具有扶正强壮、抗炎、镇痛、降压等活性,可使正常组织细胞免受损伤。炙黄芪,炙黄芪的蜜炙过程实际上是对黄芪的一个加热处理过程,蜜炙过程不影响黄芪甲苷的上述作用,同时蜜炙过程使其多糖含量增加,多糖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绵茵(绵茵陈),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归脾、胃、肝及胆经。其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生淮山,多糖是生淮山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淮山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等生理作用;尿囊素是生淮山主要的生物活性之一,具有促进细胞增生、抗氧化、消炎等作用。白术,是菊科苍术属的一种植物,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山萸,其性平、味甘、酸,具有养肝肾,敛阴止汗救脱之功效。山萸肉,为山茱萸的成熟干燥果肉,具有抗炎、抗菌、止血固经、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组合物通过药用黄芪、茵陈为君药,以益气健脾,利湿退黄;药用淮山药、白术、山萸肉健脾燥湿;药用草果、田基黄、焦山楂、砂仁燥湿退黄,健脾开胃;香附为使,疏肝行气,全方合用可益气健脾,燥湿退黄,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功能及黄疸,有效防治肝衰竭的病情进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申请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施例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大鼠肝组织中P2X7R、mDC蛋白表达的数据分析图,其中(A)表示空白组,(B)表示模型组,(C)表示实验组;图2为各组肝脏组织HE染色后的光镜图,其中(A)表示空白组,(B)表示模型组,(C)表示实验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30g、绵茵15-40g、生淮山10-25g、白术15-40g、山萸10-25g、草果10-25g、田基黄15-30g、焦山楂15-30g、砂仁5-20g、香附10-25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30g、绵茵15-40g、生淮山10-25g、白术15-40g、山萸10-25g、草果10-25g、田基黄15-30g、焦山楂15-30g、砂仁5-20g、香附10-2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20g、绵茵15-30g、生淮山10-15g、白术15-30g、山萸10-15g、草果10-15g、田基黄15-20g、焦山楂15-20g、砂仁5-10g、香附10-15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10g、绵茵15g、生淮山10g、白术15g、山萸10g、草果10g、田基黄15g、焦山楂15g、砂仁5g、香附1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配伍而成:黄芪20g、绵茵30g、生淮山15g、白术30g、山萸15g、草果15g、田基黄20g、焦山楂20g、砂仁10g、香附15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黄芪替换为同等重量份数的炙黄芪,山萸替换为同等重量份数的山萸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舟,马文峰,韩志毅,孙新峰,张卫,冯文杏,胡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