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中药原料:太子参18‑22份,黄芪14‑16份,麦冬9‑11份,五味子9‑11份,炒酸枣仁14‑16份,黄精9‑11份,炙甘草9‑11份,僵蚕9‑11份,桑寄生14‑16份,绞股蓝9‑11份,苦参14‑16份,黄连9‑11份,丹参9‑11份,山茱萸9‑11份,龙骨28‑32份,牡蛎28‑3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治疗因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室性、室上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achyarrhythm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患有快速心律失常的人群很多,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品种也有多种。西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可能有暂时的效果,但价格昂贵,而且治标不治本,长时间服用副作用严重,特别是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人尤其明显。中医根据患者体质、病因等不同,经辨证把快速心律失常分为心血淤阻型、气虚血瘀型、阴寒凝滞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等。采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既能有效治疗此疾病,又能降低毒副作用,挽回经济损失。临床上因气阴两虚、心神失养而导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很多,症见心悸乏力、夜睡不安、脉促、代等。需要专利技术一种益气养阴、通脉定悸的中药组合物来治疗此类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以治疗因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室性、室上性、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疾病。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数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太子参18-22份、黄芪14-16份、麦冬9-11份、五味子9-11份、炒酸枣仁14-16份、黄精9-11份、炙甘草9-11份、僵蚕9-11份、桑寄生14-16份、绞股蓝9-11份、苦参14-16份、黄连9-11份、丹参9-11份、山茱萸9-11份、龙骨28-32份、牡蛎28-32份。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为:步骤(1)按照上述药方称取各中药原料,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牡蛎各取三分之一量(重量份),合并粉碎成细度为80目的粉末A;步骤(2)将剩余的龙骨、牡蛎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中药原料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清膏B。步骤(3)将上述粉末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细度为80目的粉末,加适量淀粉,混匀,过80目筛,制成胶囊。每粒胶囊的填充量为0.5克。所述淀粉的加入量为总重量的8-15%。用法用量:胶囊制剂,每粒装0.5g。口服,成人一次5粒,一日3次;16周岁以内儿童一次3粒,一日3次。饭前服用、或遵医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药的功效益气养阴、通脉定悸。其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快速心率失常病症。可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症状,该药物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显示出本中药具有良好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方解:本专利技术中药的药方中,太子参性甘、微苦,平,归脾、肺经。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麦冬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五味子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以上太子参、麦冬、五味子三味合用,为君药。药方中,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黄精性甘,平。归脾、肺、肾经。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炙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以上三味中药黄芪、黄精、炙甘草为臣药,合用温补心气,通脉定悸。药方中,炒酸枣仁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山茱萸性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牡蛎性咸,微寒。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制酸止痛。用于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僵蚕性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桑寄生性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苦参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以上,炒酸枣仁、山茱萸、龙骨、牡蛎、僵蚕、绞股蓝、桑寄生、苦参八药合用以收敛心气,安养心神,调节免疫,调节心率;为佐药。药方中,炙甘草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为使药。以上诸药合用,使心之气阴并补,心脉通畅,心神得养,则正本清源,标本同治。本专利技术功效益气养阴、通脉定悸。其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快速心率失常的病症。可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该药物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所提供的治疗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药具有改善早搏、减慢心率、缓解房颤的临床症状等作用,该中药既可以调整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又可增强患者体质,从而显著改善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状。从而有效控制病情,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原料:太子参18克、黄芪14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炒酸枣仁14克、黄精9克、炙甘草9克、僵蚕9克、桑寄生14克、绞股蓝9克、苦参14克、黄连9克、丹参9克、山茱萸9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制备方法:步骤(1)将其中僵蚕全部、龙骨10份、牡蛎10份,合并粉碎过80目筛制成细粉A;步骤(2)剩余的龙骨20份、牡蛎20份与其余太子参等十三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30~1.40g/ml(80℃)的清膏B;步骤(3)将细粉A与清膏B混匀,60~65℃烘干,粉碎成过80目筛,加入10%淀粉,混匀,每0.5g,装入胶囊。实施例2一种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数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n太子参18-22份、黄芪14-16份、麦冬9-11份、五味子9-11份、炒酸枣仁14-16份、黄精9-11份、炙甘草9-11份、僵蚕9-11份、桑寄生14-16份、绞股蓝9-11份、苦参14-16份、黄连9-11份、丹参9-11份、山茱萸9-11份、龙骨28-32份、牡蛎28-3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份数比的中药原料制成的药剂:
太子参18-22份、黄芪14-16份、麦冬9-11份、五味子9-11份、炒酸枣仁14-16份、黄精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双庚,王利思,王丽丽,芦晔,袁骢冲,孙国强,裴林,段绪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