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403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设有驱动件、连接组件、传动件、控制件和密封件,所述控制件设有安全光栅、比例阀组二位五通电磁阀组、直动两通电磁阀组;所述密封件设有下腔体、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第二压感器、第三压感器、第四压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感器自动监测各密封区域的压力值,检测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能够自动找出气密性差的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区域,进一步改善动力锂电池顶盖的生产工艺,能自动找出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处,判断结果准确,可追溯性好。

A double position air tightness detection device for power lithium battery top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动力锂电池中,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动力电池的质量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现有的方法是工人将动力锂电池顶盖放置于上下腔体中,工人将上下腔体密封并向动力锂电池顶盖内侧的腔体不断加压,根据观察设置于腔体的压力表,判断动力锂电池顶盖的气密性是否达标,但这样的测量方法测量时间长,效率低下,无法量产,而且人工操作量大,容易操作失误或混淆测试结果,同时难以找出动力锂电池顶盖泄漏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设有驱动件、连接组件、传动件、控制件和密封件,所述控制件设有安全光栅、比例阀组二位五通电磁阀组、直动两通电磁阀组;所述密封件设有下腔体、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第二压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驱动件(100)、连接组件(101)、传动件(102)、控制件(103)和密封件(104),所述控制件(103)设有安全光栅(4)、比例阀组(12)二位五通电磁阀组(13)、直动两通电磁阀组(14);所述密封件(104)设有下腔体(15)、上腔体(16);所述下腔体(15)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151)、第二压感器(152)、第三压感器(153)、第四压感器(1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驱动件(100)、连接组件(101)、传动件(102)、控制件(103)和密封件(104),所述控制件(103)设有安全光栅(4)、比例阀组(12)二位五通电磁阀组(13)、直动两通电磁阀组(14);所述密封件(104)设有下腔体(15)、上腔体(16);所述下腔体(15)前方还是设有第一压感器(151)、第二压感器(152)、第三压感器(153)、第四压感器(1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01)设有装置底板(1)、支撑柱(2)、下压安装板(3)、下腔底座(5)、浮动接头(9)、固定块(10)、上腔底座(11)、限位块(18);所述装置底板(1)设置于装置下方,所述支撑柱(2)设置于装置底板(1)上方四角;所述下压安装板(3)设置于四个支撑柱(2)上方;所述安全光栅(4)通过安装钣金设置于前方两支撑柱(2)之间,所述下腔底座(5)分别设置于装置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应用于动力锂电池顶盖的双工位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00)设有气缸(6),所述传动件(102)设有、定位销(17)、弹簧(19)、定位柱(20)、多组的直线轴承(7)、导柱(8),所述直线轴承(7)分别设置于气缸(6)的四周,并与下压安装板(3)连接;所述导柱(8)设置于各直线轴承(7)内,并与上腔底座(11)上方连接;所述浮动接头(9)设置于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良郭建文孙振忠邱鸿华梁国轩许健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