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365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替代人工,节约用工成本;在制片模带上可以加工形成不同尺寸模孔,满足不同剂型的需要;创造性地将制片模带用作传送带,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往复运动,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采用制片模带转向脱模和气压吹扫脱模相结合的方式,出片方式柔和,出片率高,满足了企业对生产效率的需求。

A film making machine and its suppor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品设备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制药行业中,透皮贴剂作为一种新兴的给药方式,可用于完整皮肤表面,也可用于有疾患或不完整的皮肤表面,药物经皮肤吸收产生全身作用或局部治疗作用,诸如伤湿止痛膏、关节止痛膏。现有产品生产技术中多采用各类型的涂布机生产透皮贴剂,如喷涂机、刮棒式涂布机、刮刀式涂布机、吻合式涂布机、挤辊式涂布机、逆转辊式涂布机、传递辊式涂布机等。涂布机是将液体或半固体剂型的药物直接涂在贴布上,制成透皮贴剂。随着医药领域的发展,为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固体药物剂型的透皮贴剂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制药行业中,特殊的固体药物剂型的透皮贴剂一般是先药物液体制剂经过处理制成固体的片剂,再制成透皮贴剂。压片机是将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通过模具压制成片剂的机器,能适应制药行业压制各种制剂的要求,生产药片、糖片、钙片及异形片等。然而,固体透皮贴剂先将液体药物加工成固体片状,再加工成透皮贴剂,压片机是通过巨大的压力使颗粒状或粉末状物料压制成片剂,因此,压片机无法生产固体透皮贴剂的片剂药物。目前,固体透皮贴剂的传统制片工序一直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主要步骤有:手工将药液滴入模板孔内,再将盛有药液的模板放入冰箱冷冻成型,冷冻成型后手工铲掉模板上多余的药品,最后手工敲打出模孔内的成品药片。手工的操作存在很多的缺陷:1、工人的劳动强度高,长时间连续工作强度会出现差错;2、敲打脱模会产生很多不合格品,药片浪费较严重;3、工时成本高;4、不同的操作工人会使产品重量不均一;5、由于是手工作业,存在污染和差错的风险。并且,对于特有剂型的生产也存在限制。因此,固体透皮贴剂的片剂自动机械生产设备,在药品设备生产领域中仍处于一个空白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替代人工,节约用工成本;在制片模带上可以加工形成不同尺寸模孔,满足不同剂型的需要;创造性地将制片模带用作传送带,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往复运动,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采用制片模带转向脱模和气压吹扫脱模相结合的方式,出片方式柔和,出片率高,满足了企业对生产效率的需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片机包括第一滚轮、灌装组件、冷却凝固组件、第二伺服牵引组件、第二滚轮、吹扫组件、导辊和制片模带;所述的配套装置用于制备制片模带,其包括模带卷、模带、加热组件、成型组件、第一伺服牵引组件、制片模带,所述制片模带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进一步的,所述模带卷的材质为聚氯乙烯。进一步的,所述模孔在制片模带上均匀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凝固组件上设有观察窗及温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制片机上设有制片模带定位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制片机包括制片模带、第一滚轮、灌装组件、冷却凝固组件、第二伺服牵引组件、第二滚轮、吹扫组件、导辊,所述制片模带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本专利技术制片机配套使用的配套装置,所述的配套装置用于制备制片模带,所述配套装置包括模带卷、模带、加热组件、成型组件、第一伺服牵引组件、制片模带,所述制片模带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本专利技术制片机配套使用的制片模带,所述制片模带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所述模孔在制片模带上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利用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的制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制片模带的制备:i)模带卷上的模带在第一伺服牵引组件牵引下,经过加热组件变软后,由成型组件压制,形成带有模孔的制片模带;ii)将制片模带从配套装置上取下后,安装在制片机中;b)制片i)启动第二伺服牵引组件,带动制片模带运动,制片模带上的模孔位于灌装组件正下方时,启动灌装工作;ii)灌装完成后,模孔带着灌装好后的液体制剂运行至冷却凝固组件,逐步冷却至固态;iii)冷却固型后,制片模带运转至第二滚轮,在吹扫组件的作用下,片剂从模孔中脱落;vi)完成出片的制片模带沿设备底部导辊返回,并重新到达灌装组件,重复b)步骤ii至iv。如果需要全新的制片模带,只需将使用过的制片模带取下,重复b)步骤i至v。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全自动化控制系统完全替代人工,并节约用工成本;2、制片的模孔采用聚氯乙烯发泡制成,可频繁更换,成本低廉,如有需要,可方便改变模具形状和尺寸;3、创造性地将制片模带用作传送带,在生产过程中循环往复运动,以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4、采用制片模带转向和气压吹扫式出片,无需敲打,方便脱模,减少药片损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配套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制片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片模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片机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配套装置;2-制片机;11-模带卷;12-模带;13-加热组件;14-成型组件;15-第一伺服牵引组件;16-制片模带;161-模孔;21-第一滚轮;22-灌装组件;23-冷却凝固组件;24-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5-第二滚轮;26-吹扫组件;27-导辊;28-定位检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制片模带的制备当制备全新的制片模带时,启动第一伺服牵引组件15,模带卷11上的模带12在第一伺服牵引组件15牵引下,经过加热组件13变软后,由成型组件14压制,形成带有模孔161的制片模带16,模孔161用来盛放液体制剂。取下制片模带16备用。实施例二制片在生产药品过程中,将制片模带16连接在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4上,启动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4,使制片模带16变成可以循环往复运动的传送带。制片机2上的定位检测装置28将模孔161定位在灌装组件22正下方时,灌装组件22执行灌装动作,灌装完成后,制片模带16中的模孔161带着灌装好后的液体制剂运行至冷却凝固组件23,逐步冷却至固态。冷却固型后,制片模带16运转至第二滚轮25,在吹扫组件26的作用下,利用转向自动脱模和气动吹扫的组合方式,将片剂从模孔161中取出。完成出片的制片模带16沿设备底部导辊27返回,并重新到达灌装组件22,如此往复。如果需要使用全新的制片模带16,只需将使用过的制片模带16取下,重新连接制片模带16即可。本专利技术已通过各个具体实施例作了举例说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各个具体实施方式,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改动或变型,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各处提及的各个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仍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的改动和变型均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片机(2)包括第一滚轮(21)、灌装组件(22)、冷却凝固组件(23)、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4)、第二滚轮(25)、吹扫组件(26)、导辊(27)和制片模带(16);所述的配套装置(1)用于制备制片模带(16),其包括模带卷(11)、模带(12)、加热组件(13)、成型组件(14)、第一伺服牵引组件(15)、制片模带(16),所述制片模带(16)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1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片机(2)包括第一滚轮(21)、灌装组件(22)、冷却凝固组件(23)、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4)、第二滚轮(25)、吹扫组件(26)、导辊(27)和制片模带(16);所述的配套装置(1)用于制备制片模带(16),其包括模带卷(11)、模带(12)、加热组件(13)、成型组件(14)、第一伺服牵引组件(15)、制片模带(16),所述制片模带(16)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16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带卷(11)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孔(161)在制片模带(16)上均匀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凝固组件(23)上设有观察窗及温度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片机及其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片机(2)上设有制片模带(16)的定位检测装置(28)。


6.一种制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片机(2)包括制片模带(16)、第一滚轮(21)、灌装组件(22)、冷却凝固组件(23)、第二伺服牵引组件(24)、第二滚轮(25)、吹扫组件(26)、导辊(27),所述制片模带(16)上有制片所需的模孔(161)。


7.一种与权利要求6所述制片机配套使用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套装置(1)用于制备制片模带(16),所述配套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丰吕洪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