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板装置及轮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轮椅背板拓展、平躺及折叠的轮椅。
技术介绍
截至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约2.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8%,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67亿,约占总人口的11.9%,残疾导致失能或半失能人群达到0.85亿,约占总人口的6%;可见我国人数众多的老龄人群、失能和半失能人群对于轮椅的需求日益增大。轮椅是肢体伤残人群、老年人群、暂时性功能障碍人群重要的生活、医用辅助工具。然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轮椅使用者不仅需要坐在轮椅上移动,也需要躺在可放平背板的轮椅上休息,或者从轮椅转移到其他设备时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也加重了护理工作量,这些问题对多功能轮椅的要求日益增加,普通轮椅已经难以满足需要。目前大部分轮椅主要由腿板、座板、背板以及车架构成,普通轮椅的背板可以有一定的倾倒角度,然而由于背板后方支撑不足难以实现完全平躺,普通轮椅的背板宽度狭隘,使用者躺在背板放平的轮椅上难以翻身、舒适度差,需拓宽轮椅背板宽度。目前现有的常见支撑背板方法有在车架框体后方增加支撑装置,然而该方法安装不便且占用空间较大从而造成轮椅总体长度过长、机动性差;有增加传送轨道控制后方支撑装置传动,然而该方法需额外增加原动件,安装不便、价格昂贵。目前现有的常见拓宽背板方法有直接拓宽背板宽度,造成轮椅整体宽大笨重、移动不便;有通过人工对接拓展部分增加背板宽度,但该种方法对接不准容易损坏、工作量大不实用、难以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背板(11),所述背板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板(111)、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n滑轨组(12),所述滑轨组(12)包括第一滑轨(121)和第二滑轨(122),所述第一滑轨(121)和所述第二滑轨(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轨(121)和所述第二滑轨(12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动轨和固定轨;/n支撑组件(13),所述支撑组件(13)支撑所述背板(11),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两根支撑连接杆(131)和与两根所述支撑连接杆(131)垂直连接的支撑件(132),两根所述支撑连接杆(13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滑轨(121)的固定轨和所述第二滑轨(122)的固定轨;/n折叠拓展组件(14),所述折叠拓展组件(14)包括折叠连接杆(141)和拓展推动杆(142),所述折叠连接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拓展推动杆(142),所述折叠连接杆(14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32);/n第一伸缩组件(15),所述第一伸缩组件(15)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背板(11)的第二板(112),所述第一伸缩组件(1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框体(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1),所述背板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板(111)、第二板(112)和第三板(113);
滑轨组(12),所述滑轨组(12)包括第一滑轨(121)和第二滑轨(122),所述第一滑轨(121)和所述第二滑轨(1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轨(121)和所述第二滑轨(122)均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动轨和固定轨;
支撑组件(13),所述支撑组件(13)支撑所述背板(11),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两根支撑连接杆(131)和与两根所述支撑连接杆(131)垂直连接的支撑件(132),两根所述支撑连接杆(131)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滑轨(121)的固定轨和所述第二滑轨(122)的固定轨;
折叠拓展组件(14),所述折叠拓展组件(14)包括折叠连接杆(141)和拓展推动杆(142),所述折叠连接杆(14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拓展推动杆(142),所述折叠连接杆(14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132);
第一伸缩组件(15),所述第一伸缩组件(15)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背板(11)的第二板(112),所述第一伸缩组件(1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框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121)的活动轨和所述第二滑轨(122)的活动轨上均设置有金属连接片(123),所述框体(4)的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金属连接片(1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112)上设置有背板连接块(114),所述背板连接块(114)活动连接所述拓展推动杆(142)。
4.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背板装置(1);
座板装置(2),所述座板装置(2)包括:
座板(21),所述座板(21)包括依次铰接的第四板(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成涛,周忠仁,王建祥,张宇,张倩,孙月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