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30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包括:安装在胫骨平台托内腔中的胫骨平台垫;所述胫骨平台托的内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一,所述第二空腔表面设有内倒刺;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二,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表面设有外倒刺;其中,所述圆柱体插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内倒刺与所述外倒刺配合,若干个所述卡槽一与若干个所述卡槽二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抗旋转翼和抗扭旋钉能够防止胫骨平台托在髓腔内的旋转,通过卡槽相配合可有效抑制胫骨平台托、垫的晃动;通过设置两倒刺可使胫骨平台垫与胫骨平台托不松动。

A bio type tibial platform support and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面的胫骨平台托大都采用骨水泥固定这是一种机械固定方式虽然做完手术经过短时间的恢复便可下床走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固定方式易造成无菌松动或者疲劳断裂。即使有一小部分的生物胫骨平台托的产品,但是植入人体后胫骨平台托与髓腔造成相对转动,导致无法准确的配合,从而手术效果不佳。现有技术的胫骨平台垫与胫骨平台托配合大都采用螺纹式配合或者燕尾槽卡紧装置等,这些固定方式易造成胫骨平台垫在平台托内晃动,装入人体时间久了它们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进而需要做翻修手术,导致病人二次手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现有技术胫骨平台垫与胫骨平台托装配过程过于复杂,拖延手术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包括:安装在胫骨平台托内腔中的胫骨平台垫;所述胫骨平台托的内腔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包括:安装在胫骨平台托内腔中的胫骨平台垫;/n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托的内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一,所述第二空腔表面设有内倒刺;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二,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表面设有外倒刺;其中,所述圆柱体插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内倒刺与所述外倒刺配合,若干个所述卡槽一与若干个所述卡槽二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包括:安装在胫骨平台托内腔中的胫骨平台垫;
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托的内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一,所述第二空腔表面设有内倒刺;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槽二,所述胫骨平台垫的下表面中心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外表面设有外倒刺;其中,所述圆柱体插入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内倒刺与所述外倒刺配合,若干个所述卡槽一与若干个所述卡槽二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为盲孔,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盲孔形成轴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倒刺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倒刺通过压入的方式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型胫骨平台托与平台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托的下表面为骨小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许奎雪刘钊张朝锋张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