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7306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一层以上的上表层、一层以上的中间层、一层以上的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采用织物单元A制成,所述中间层采用织物单元B制成,所述织物单元A和所述织物单元B均采用可吸收性材料的单丝纱线或复丝纱线编织而成;并且,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其中,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20~5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5~20μm;从而能够加强术后脆弱组织创面耐受缝合或吻合的拉压力,防止创面的缝合处或针眼处或钉眼处渗血、渗液,促进局部创面愈合。

An absorbable tissue repair mesh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入类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术后脆弱组织器官创面加强修补、减少体液渗漏和促进组织愈合的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组织(如肺、肝、胃肠、脾、胰、胆囊、肾脏等)不可逆病变的病灶或意外损伤常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比如肺气肿的患者,常需手术切除肺大疱;比如腹膜炎患者,常通过手术切除发炎病变胃肠部位;在普外科其它手术中,常有对肝、脾、肾脏等脏器病变切除的病例。由于这些脏器组织被膜薄、组织脆弱,有时还具有炎症,这些解剖生理病理特点造成组织的创面或残端部位的加强、防渗漏处理比较棘手。如果对脆弱组织创面直接缝合或吻合,由于缝合线或吻合钉的表面受力面积较小,缝合或吻合时在组织较小表面区域上施加的压强就很大。缝合线或吻合钉有可能会切入已受损伤的组织,对这些脆弱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同时,在创面的缝合处或针眼处或钉眼处仍会有渗血、渗液、感染等风险,增加医疗成本,影响病人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加强术后脆弱组织创面耐受缝合或吻合的拉压力,防止创面的缝合处或针眼处或钉眼处渗血、渗液,促进局部创面愈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包括:一层以上的上表层、一层以上的中间层、一层以上的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采用织物单元A制成,所述中间层采用织物单元B制成,所述织物单元A和所述织物单元B均采用可吸收性材料的单丝纱线或复丝纱线编织而成;并且,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其中,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20~5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5~20μm。优选的,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50~2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15~20μm。优选的,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为一层,所述中间层为1~10层,优选为1~5层;每层织物单元A和每层织物单元B的厚度均为0.05~0.15mm,优选为0.1mm。优选的,所述可吸收性材料采用:一种以上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或一种以上的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和/或一种以上的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已酮、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中;所述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包括: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果胶酸及其衍生物;所述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及其两种以上的共混或共聚物。优选的,所述可吸收性材料采用聚乙醇酸,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0;优选地,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400000。优选的,所述复丝纱线的纤维单丝直径为5~50μm,优选为15~20μm;平均断裂强度为3~6.0cN/dtex。优选的,相邻的两层织物单元之间采用针刺连接或者采用超声波焊接,所述织物单元的编织方法采用纬编或经编,优选为纬编。优选的,所述网片的表观密度为5g/m2~300g/m2,优选表观密度为25g/m2~200g/m2。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将可吸收性材料切片,并进行预结晶处理和真空干燥处理;S2、纺制初生纱线:将干燥后的可吸收性材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得初生纱线;S3、制备纤维纱线:将所述初生纱线进行拉伸热定型后得到可吸收性材料的纤维纱线;S4、制备织物单元A和织物单元B:调整编织参数,将所述纤维纱线织成所述的织物单元A和织物单元B;S5、制备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按预设的厚度将一层以上的织物单元B叠加制成中间层,再在中间层的上表面叠加设置上表面层、下表面叠加设置下表面层,然后将各层连接制成多层片状结构的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备料:将可吸收性材料切片在真空干燥箱中50~70℃预结晶2~4h,然后经真空干燥使切片含水率低于100ppm;S2、纺制初生纱线:将干燥后的可吸收性材料投入纺丝机的料仓中,通过纺丝板经纺丝机熔融纺丝,筒管收卷制得可吸收性材料的初生纱线;S3、制备纤维纱线:将筒管上的初生纱线进行拉伸热定型后得到可吸收性材料的纤维纱线;S4、制备织物单元A和织物单元B:调整编织参数,通过纬编织法将所述纤维纱线织成所述的织物单元A和织物单元B;S5、制备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按预设的厚度将一层以上的织物单元B叠加制成中间层,再在中间层的上表面叠加设置上表面层、下表面叠加设置下表面层,然后通过针刺连接或超声波焊接制成多层片状结构的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组织修补网片由上表层、下表层、中间层组成,均是由可吸收性材料编织而成的多层片状结构,能够加强术后脆弱组织创面耐受缝合或吻合的拉压力,防止创面的缝合处或针眼处或钉眼处渗血、渗液;而且,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在植入早期能维持一段时间良好的力学支撑作用,随着组织愈合,修补网片的强度逐渐下降,逐步吸水降解被人体代谢吸收,促进局部创面愈合;(2)现有的组织修补方法,为了提高强度,通常采用不可吸收材料和可吸收材料的组合结构,不可吸收材料用于提供支撑;本专利技术各层均采用可吸收性材料制成,且上下表层的织物单元的平均孔径大于中间层的织物单元的平均孔径,使得中间层不仅能够提供支撑和提高强度,而且能够防止体液渗漏,从而能够促进细胞加快组织恢复;(3)本专利技术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20~5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5~20μm,该孔隙大小的设计可以阻止体液、血液等中游离的细胞通过,并且有利于输送营养和氧气,有助于细胞长入、增殖、分化而形成组织;(4)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为一层,所述中间层为1~10层,优选为1~5层;每层织物单元A和每层织物单元B的厚度均为0.05~0.15mm,该厚度刚好为细胞的渗透厚度,能够更好的达到防止体液渗漏,促进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的目的;(5)本专利技术的可吸收性材料优选采用聚乙醇酸,一方面,聚乙醇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合细胞的粘附和繁殖,并已通过美国联邦卫生与食品管理局(FDA)的许可;另一方面,聚乙醇酸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其降解产物为CO2和H2O,最终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体外;再一方面,聚乙醇酸的完全吸收时间为60~90天,可通过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分布和结晶度来方便调控,使产品的降解速率、强度保持率与植入部位修复时间相匹配;(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0~400000,因为重均分子量低于30000,制得的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的强度较不足,达不到很好的组织强化效果;重均分子量超过400000,则生物体内的降解速度变慢,有时会发生异物反应;(7)本专利技术的组织修补网片采用针刺连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以上的上表层、一层以上的中间层、一层以上的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采用织物单元A制成,所述中间层采用织物单元B制成,所述织物单元A和所述织物单元B均采用可吸收性材料的单丝纱线或复丝纱线编织而成;并且,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其中,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20~5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5~2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层以上的上表层、一层以上的中间层、一层以上的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采用织物单元A制成,所述中间层采用织物单元B制成,所述织物单元A和所述织物单元B均采用可吸收性材料的单丝纱线或复丝纱线编织而成;并且,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其中,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20~5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5~2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单元A的平均孔径为50~200μm,所述织物单元B的平均孔径为15~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所述下表层分别为一层,所述中间层为1~10层,优选为1~5层;每层织物单元A和每层织物单元B的厚度均为0.05~0.15mm,优选为0.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性材料采用:一种以上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和/或一种以上的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和/或一种以上的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其中,所述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醇酸、聚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己内酯、聚对二氧环已酮、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丙交酯-ε-己内酯共聚物中;所述多糖类高分子材料包括: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果胶酸及其衍生物;所述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明胶、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及其两种以上的共混或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性材料采用聚乙醇酸,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1000000;优选地,所述聚乙醇酸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4000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性组织修补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丝纱线的纤维单丝直径为5~50μm,优选为15~20μm;平均断裂强度为3~6.0cN/dtex。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仁钦吕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兴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