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208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盖板,具有可视区域和遮蔽区域,所述遮蔽区域围绕所述可视区域设置;触控感测模组,包括柔性基材和第一电极层,所述柔性基材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主体部并贴合于所述盖板;以及两个第一接地线,分别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并邻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述触控显示装置,当盖板边缘受到静电冲击时,电荷能够经由第一接地线导入大地,避免触控感测模组的第一电极层受到静电冲击而被损坏,有效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抗静电(ESD)冲击能力。

Touch display and electron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触控显示屏的结构设计存在以下缺陷:触控模组的检测电极容易受到来自盖板边缘的静电冲击而被损坏,影响触控显示屏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触控模组的检测电极容易受到来自盖板边缘的静电冲击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盖板,具有可视区域和遮蔽区域,所述遮蔽区域围绕所述可视区域设置;触控感测模组,包括柔性基材和第一电极层,所述柔性基材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主体部并贴合于所述盖板;以及两个第一接地线,分别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并邻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上述触控显示装置,柔性基材的弯折部设有接地线,接地线位于触控显示装置的盖板下方,当盖板边缘受到静电冲击时,电荷能够经由第一接地线导入大地,避免触控感测模组的第一电极层受到静电冲击而被损坏,有效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抗静电(ESD)冲击能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形成有间距d,10μm≤d≤5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若干纵向感测电极,所述第一接地线和所述纵向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一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接地线并与所述第一电极层相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测模组还包括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若干横向感测电极和引线,所述横向感测电极设于所述主体部并部分延伸至所述弯折部,所述引线设于所述横向感测电极的端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液晶显示模组,所述液晶显示模组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弯折部围合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液晶显示模组的背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金属网格、纳米银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地线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遮蔽区域内。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触控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感测模组处于展开状态的仰视图;图3为图1所示触控显示装置中触控感测模组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10、触控感测模组20及液晶显示模组30。盖板10和触控感测模组20之间设有第一光学胶层40,触控感测模组20和液晶显示模组30之间设有第二光学胶层50,第一光学胶层40和第二光学胶层50的材质均为透明光学胶(OpticalClearAdhesive,OCA),其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以及透光性。盖板10包括可视区域和遮蔽区域,遮蔽区域围绕可视区域设置。盖板10的四周涂布有油墨层,以形成前述遮蔽区域。触控感测模组20包括柔性基材21、第一电极层23及第二电极层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2分别形成于柔性基材21的两侧,以避免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2上的电信号产生相互干扰。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2设于柔性基材21的同一侧,其中,第一电极层23和第二电极层22之间相互绝缘。请参阅图2,第二电极层22包括若干横向感测电极221和引线222,引线222设于横向感测电极221的端部。引线222一般采用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制成,现有技术中,盖板10对应引线222的区域涂附有油墨层,用于遮挡引线222。由于盖板10和触控感测模组20在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油墨层需具备足够的宽度,以确保引线222被完全遮挡。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窄边框的面板设计成为主流趋势,设计者希望在相同的显示装置尺寸下,可视区域更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折叠设计的触控感测模组20(foldingsensor),其具体构造如下:柔性基材21包括呈夹角设置的主体部211和弯折部212,主体部211与盖板10的可视区域相对应,主体部211包括相背对的第一表面211a和第二表面211b,第一表面211a朝向液晶显示模组30,第二表面211b朝向盖板10。第二电极层22设于主体部211的第一表面211a并覆盖于弯折部212,第一电极层23设于主体部211的第二表面211b。结合图2和3,区域A对应于主体部211,区域B对应于弯折部212与液晶显示模组30侧面相贴合的部分。上述触控显示装置100,触控感测模组20采用柔性基材21作为基体,柔性基材21能够沿液晶显示模组30的侧面发生弯折,设于柔性基材21上的第二电极层22随之发生弯折,从而使第二电极层22所包含的引线222位于液晶显示模组30的侧面或背面,能够有效降低盖板10上油墨层的宽度,实现窄边框设计。其中,第二电极层22为金属网格(Metalmesh)或纳米银线,能够随柔性基材21发生弯折而不会断裂。为确保柔性基材21在弯折的过程中不会断裂,柔性基材21采用具备挠性的材质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naphthalatetwoformicacidglycolester,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环状烯烃共聚物(Cyclo-olefinpolymer,COP)。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弯折部212远离主体部211的一端延伸至液晶显示模组30背离主体部211的表面,相应地,第二电极层22的引线222位于液晶显示模组30的背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具有可视区域和遮蔽区域,所述遮蔽区域围绕所述可视区域设置;/n触控感测模组,包括柔性基材和第一电极层,所述柔性基材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主体部并贴合于所述盖板;以及/n两个第一接地线,分别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并邻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具有可视区域和遮蔽区域,所述遮蔽区域围绕所述可视区域设置;
触控感测模组,包括柔性基材和第一电极层,所述柔性基材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部呈夹角设置,所述主体部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部分位于所述可视区域内,所述第一电极层设于所述主体部并贴合于所述盖板;以及
两个第一接地线,分别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外表面并邻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二接地线设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线与所述第一电极层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投影形成有间距d,10μm≤d≤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若干纵向感测电极,所述第一接地线和所述纵向感测电极的延伸方向一致。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炫运
申请(专利权)人: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