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005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均固定有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上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表面固接有三爪卡盘(10),所述三爪卡盘(10)上装夹有除碳转筒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结构之间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由于混合转筒在完成搅拌后,积碳会在筒内积聚,在长期使用后,会积攒大量碳灰,容易给后期使用过程中碳量的投放造成不便,容易使碳氮的混合比例出现误差,给使用带来不便的问题。

A kind of mixing drum for carbonitri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
本技术涉及混合搅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
技术介绍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底合筋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九百至九百五十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炭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按含碳介质的不同,渗碳可分为气体渗碳、固体渗碳、液体渗碳和碳氮共渗,碳氮共渗又分为气体碳氮共渗、液体碳氮共渗和固体碳氮共渗,为保证处理工艺的质量,一般将碳氮混合后再投入渗氮炉中,而传统混合装置不但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繁琐,搅拌不够充分,而且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积碳在筒内积聚,如果不进行处理,在长期使用后,会积攒大量碳灰,容易给后期使用过程中碳量的投放造成不便,容易使碳氮的混合比例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搅拌充分且能方便处理积碳的混合转筒。为了解决上诉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固接有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的输出轴上端固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表面固接三爪卡盘(10),所述三爪卡盘(10)上装夹有除碳转筒机构,该除碳转筒机构包括上桶(701)和下桶(702),上桶(701)和下桶(702)通过法兰盘(5)相连接;所述上桶(701)的圆周面上开有进料口(9),上桶(701)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处开有圆孔,该圆孔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下端面处固接有刮刀(16),刮刀(16)的上方设有拉伸弹簧(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碳氮共渗混合转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固定框(2),所述固定框(2)的底部固接有旋转装置(3),所述旋转装置(3)的输出轴上端固接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表面固接三爪卡盘(10),所述三爪卡盘(10)上装夹有除碳转筒机构,该除碳转筒机构包括上桶(701)和下桶(702),上桶(701)和下桶(702)通过法兰盘(5)相连接;所述上桶(701)的圆周面上开有进料口(9),上桶(701)的上端面中间位置处开有圆孔,该圆孔内设有可上下活动的连接轴(6),所述连接轴(6)下端面处固接有刮刀(16),刮刀(16)的上方设有拉伸弹簧(18),该拉伸弹簧(18)套装于连接轴(6)上,拉伸弹簧(18)一端与连接轴(6)的轴肩(1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桶(701)的内腔的凸缘(14)固定连接;所述下桶(702)圆周面上设有出料口(4),所述出料口(4)的底部与下桶(702)内腔底面上平行,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晓峰武荣柱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银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