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50、54),它由多个换热部分(50a-50d、54a-54d)连接而成,布置在空调机(1)的室内机(2)中,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下列各部分: 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 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一端的第二换热部分(50c、54c); 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上述第一换热部分(50a、50b、54a、54b)另一端的第三换热部分(50d、54d);并且, 上述第二换热部分(50c、54c)和第三换热部分(50d、54d)具有相同的长度。(*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特别是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的换热器,以及空调机的室内机。
技术介绍
把多个换热部分以互相成角度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换热器,是以往一直在使用的。这种换热器通过换热部分的组合,能形成各种各样符合设计要求的形状。而且,形成换热器的多个换热部分,大多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长度(参见特开2001-4162号公报)。例如,在空调机的室内机所具有的换热器中,有形成倒V字形包围着送风风扇的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把各种长度的换热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倒V字形的形状,其覆盖送风风扇前方的换热部分与覆盖送风风扇后方上部的换热部分,具有不同的长度。在组装以上所说的由多个带有角度的换热部分组合起来而形成的换热器时,存在着各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误差问题。即,在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有误差的情况下,会使换热器端部的位置产生误差,因而会产生使得换热器的布置等等不合适的危险。因此,希望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误差尽可能的小,然而,如果对容许的误差要求得太严了,就会降低换热器的组装性能。另一方面,即使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误差相同,换热器端部的位置误差也会因换热部分的长度加长而增大。因此,可以考虑通过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来减小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可是,如果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则会对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产生影响。即,如果减小换热部分的长度,把各个换热部分的表面积加在一起的换热器的总表面积就减少了,结果,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下降了。所以,为了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单单使用缩短换热部分的长度这种办法,会导致换热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换热器和空调机的室内机,它在防止换热能力下降的同时,还能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本技术第一方面中所记载的换热器,是由多个换热部分连接而成的,它布置在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具有第一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和第三换热部分。第二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换热部分的一端。第三换热部分以成角度的方式连接在第一换热部分的另一端。并且,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长度。在这种换热器中,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具有相同的长度。在换热器的总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相同时,由于其安装角度的误差所造成的换热器端部位置误差的最大值,要比两个换热部分的长度不同时的小。即,在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一方的长度长,而另一方的长度短。此时,长度长的换热部分所造成的换热器端部的位置误差就大。另一方面,如果换热器的总长度相同,当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相同时,其换热部分的长度就要比长度不同时长度较长的换热部分的长度短。因此,这种换热器能在防止换热能力降低的同时,减小换热部分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本技术第二方面中所记载的换热器,是在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换热器中,其第一换热部分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而且,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分别从第一换热部分前后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当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下端分别成为换热器的下端时,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误差就会影响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可是,在这种换热器中,由于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所以由安装角度的误差所造成的换热器下端的位置误差的最大值就减小了。这样,在这种换热器中,就能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本技术第三方面中所记载的换热器,是在第一方面中所记载的换热器中,具有前后对称的形状,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前后对称。在这种换热器中,由于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前后对称,所以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长度大致相同。这样,就能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本技术第四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第1或2或3方面中所记载的换热器,以及布置成被换热器覆盖的送风风扇。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送风风扇布置成被换热器所覆盖。因此,为了保持换热器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距离在规定的值内,换热器与送风风扇之间距离的精度是很重要的。为此,要求换热器的形状具有很高的精度。因此,本技术对于减小第二换热部分与第三换热部分的安装角度的容许误差特别有效。本技术第五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送风风扇,换热器,第一冷凝水盘,第二冷凝水盘和冷凝水通道。其换热器是第一方面所记载的换热器,覆盖着送风风扇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其前侧下端与后侧下端布置成处于送风风扇的顶部高度以下。第一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前侧下端的下方。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后侧下端的下方。从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排出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通道。而且,第一冷凝水盘与第二冷凝水盘布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上。通常,在具有换热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由于在致冷时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所以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在换热器的表面上,产生冷凝水。为此,空调机的室内机通常都具有接受冷凝水的冷凝水盘。这种冷凝水盘为了接受换热器滴下来的冷凝水,通常都布置在换热器的下方。因此,在换热器布置成覆盖送风风扇的前方和后方时,在换热器的前侧下端的下方和后侧下端的下方,分别布置了冷凝水盘。此时,大都把前侧的冷凝水盘和后侧的冷凝水盘布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参见特开2000-74409号公报)。例如,布置成前侧的冷凝水盘低,而后侧的冷凝水盘高,或者,布置成前侧的冷凝水盘高,而后侧的冷凝水盘低。滴到冷凝水盘中的冷凝水,从冷凝水盘的出口经过冷凝水通道排到空调机外部。此时,冷凝水盘的位置与冷凝水通道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越大,排出冷凝水的效率就越高。另一方面,从降低室内机的高度的观点来看,常常把换热器布置得靠近送风风扇,而换热器的下端则布置得比送风风扇的顶部低。这样,当换热器下端的位置降低时,冷凝水盘的位置也降低了。于是,冷凝水盘与冷凝水通道的高度差减小了,很难高效率地排出冷凝水。此外,由于冷凝水盘布置在换热器的下方,限制了冷凝水盘向上方移动。因此,如果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的高度不同,一方的冷凝水盘位置就要降低。于是,冷凝水通道与冷凝水盘位置的高度差就减小了。可是,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布置在换热器下端下方的第一冷凝水盘和第二冷凝水盘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因此,防止了使一方的冷凝水盘的高度降低。于是,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能确保排出冷凝水的冷凝水通道和冷凝水盘的较大的高度差。本技术第六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换热器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换热器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因此,通过把送风风扇布置在被倒V字形换热器包围的空间内,就能很容易地使换热器覆盖送风风扇的前方、上方和后方,并且换热器的下端也很容易布置成低于送风风扇的顶部。这样,就能在高度方向上减小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尺寸。另外,换热器并不是只能具有大致呈倒V字形的断面形状,它也可以具有由大致呈倒V字形的部分,和从其两方的下端向下延伸的部分所形成的断面形状。本技术第七方面中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在第五方面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中,其换热器的前侧下端和换热器的后侧下端位于大致相同的高度上。在这种空调机的室内机中,换热器的前侧下端和换热器的后侧下端位于大致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祐一,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