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87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其具备:蒸发器;风扇,设置于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冰箱的各个部位,加热器,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对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制冷风道,将经由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回风风道,使经过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微腔结构,使经由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各个间室而返回至蒸发器;第一挡板,设置于制冷风道和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制冷风道的位置,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微腔结构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冰箱,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

Refrig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冰箱,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的冰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冰箱900包含制冷状态(图10)和除霜状态(图11),制冷状态有相对应的出风和回风路径进而构成风路回路,对应除霜状态也需要有相对应的除霜装置,市场上一般是除霜加热器直接通电,依靠加热器热量作用辐射或传导至蒸发器表面进行自然静态除霜(图11),由于是静态除霜,加热器910通电热量先传热至蒸发器920底部a处,然后通过热量传导至b处,最后至c处,由于没有空气流通,依靠自然对流传递热量,故所需要的除霜时间相对较长,这样势必会导致耗电量的增加。专利文献1中,利用分隔体划分供给风路的一部分以提高冷却室与储藏室之间的热阻,其加热时第1开口部,第2开口部以及供给风路开闭器关闭,防止暖气进入供给风路,在第2预冷步骤中,压缩机打开,第1开口部为关闭,第2开口部打开,送风机30送风,用以调节空间部14和冷却室13的空气温度,其除霜过程依旧采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因此其化霜效率无法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201380011040.X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的冰箱。本技术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具备:蒸发器;风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冰箱的各个部位,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制冷风道,将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回风风道,使经过所述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微腔结构,使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所述各个间室而返回至所述蒸发器;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制冷风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根据本技术的冰箱,由于除霜时在蒸发器和微腔结构之间形成空气流路,因此能够加快热交换,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体内,所述微腔结构由所述蒸发器腔体和微腔腔体之间的间隔而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对冰箱原有的结构改动较少,并能够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还具备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三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回风风道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冷气进入到微腔结构,并防止除霜时热空气回流至回风风道,从而进一步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在制冷时,将所述第一挡板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二挡板切换至所述第四位置,在除霜时,将所述第一挡板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第二挡板切换至所述第三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冷时,使冷气经由制冷风道输送至各个间室并且冷气不被吹送至微腔结构,在除霜时,空气在蒸发室和微腔结构内循环并且不被吹送至制冷风道,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腔体和所述微腔腔体沿上下方向接近设置,从而形成所述微腔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对冰箱原有的结构改动较少,并能够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蒸发器腔体的侧面和所述微腔腔体的侧面固定,并通过密封部件进行密封。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制冷时能够防止冷气流入微腔结构,在除霜时能够防止微腔腔体内的空气的漏出。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微腔结构沿着所述蒸发器的正面整体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加除霜的均匀性。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或所述第二挡板在规定时间内强制动作一次。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冻结。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当存在多个制冷风道时,对于与所述微腔结构没有交汇的制冷风道,在除霜时将其风门关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在除霜时加热的空气输送至其他制冷风道。另外,本技术的冰箱中,优选地,在除霜时,所述风扇持续运转。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除霜时加快空气的循环,从而减少除霜时间,降低除霜时的能耗。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冰箱,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冰箱的冷冻室部分的正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沿W-W线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制冷送风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除霜送风路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冰箱的微腔结构的正面图。图6是图5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沿X-X线的截面图。图7是图5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沿Y-Y线的截面图。图8是本技术的冰箱的制冷风道和微腔结构的接合处的结构的拆分立体图。图9是本技术的冰箱的回风风道和微腔结构的接合处的结构的拆分立体图。图10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冰箱的制冷送风路径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冰箱的除霜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涉及的冰箱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给同一或者相当部分附以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冰箱的冷冻室部分的正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沿W-W线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制冷送风路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冰箱的除霜送风路径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冷冻室具有抽屉101~103。在冷冻室的背面设置有蒸发器10。如图2~4所示,本技术的冰箱100具备:蒸发器10;风扇2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上方,将流经蒸发器10的空气引导至冰箱的各个部位;加热器30,设置于蒸发器10的下方,对蒸发器10进行加热除霜;制冷风道40,将经由风扇20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回风风道50,使经过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10;微腔结构60,使经由风扇20吹出的空气不通过各个间室而返回至蒸发器10;以及第一挡板61,设置于制冷风道40和微腔结构60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71和第二位置72之间切换,第一位置71是能够关闭制冷风道40的位置,第二位置72是能够关闭微腔结构60的位置。此处,制冷风道40和微腔结构60的接合处是指,在没有档板的情况下,流经蒸发器的冷气能够从制冷风道40被分支到微腔结构60的位置。具体而言,图3所示的制冷模式下,流经蒸发器10的冷气通过风扇20经由制冷风道40被引导至各个间室(图3中的空心箭头),在经过各间室后再经由回风风道50返回至蒸发器10(图3中的实心箭头)。而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n具备:/n蒸发器;/n风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冰箱的各个部位;/n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n制冷风道,将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n回风风道,使经过所述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n微腔结构,使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所述各个间室而返回至所述蒸发器;以及/n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制冷风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
蒸发器;
风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冰箱的各个部位;
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
制冷风道,将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
回风风道,使经过所述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
微腔结构,使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所述各个间室而返回至所述蒸发器;以及
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制冷风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体内,
所述微腔结构由所述蒸发器腔体和微腔腔体之间的间隔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三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回风风道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向伟吴伟徐德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