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876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冰箱,其具备:蒸发器;风扇,设置于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冰箱的各个部位,加热器,设置于蒸发器的下方,对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制冷风道,将经由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回风风道,使经过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微腔结构,使经由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各个间室而返回至蒸发器;第一挡板,设置于制冷风道和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制冷风道的位置,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微腔结构的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冰箱,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

Refrig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冰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冰箱,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减少化霜时间,降低能耗的冰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冰箱900包含制冷状态(图10)和除霜状态(图11),制冷状态有相对应的出风和回风路径进而构成风路回路,对应除霜状态也需要有相对应的除霜装置,市场上一般是除霜加热器直接通电,依靠加热器热量作用辐射或传导至蒸发器表面进行自然静态除霜(图11),由于是静态除霜,加热器910通电热量先传热至蒸发器920底部a处,然后通过热量传导至b处,最后至c处,由于没有空气流通,依靠自然对流传递热量,故所需要的除霜时间相对较长,这样势必会导致耗电量的增加。专利文献1中,利用分隔体划分供给风路的一部分以提高冷却室与储藏室之间的热阻,其加热时第1开口部,第2开口部以及供给风路开闭器关闭,防止暖气进入供给风路,在第2预冷步骤中,压缩机打开,第1开口部为关闭,第2开口部打开,送风机30送风,用以调节空间部14和冷却室13的空气温度,其除霜过程依旧采用自然对流的方式,因此其化霜效率无法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n具备:/n蒸发器;/n风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冰箱的各个部位;/n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n制冷风道,将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n回风风道,使经过所述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n微腔结构,使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所述各个间室而返回至所述蒸发器;以及/n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制冷风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
蒸发器;
风扇,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将流经所述蒸发器的空气引导至所述冰箱的各个部位;
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对所述蒸发器进行加热除霜;
制冷风道,将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输送至各个间室;
回风风道,使经过所述各个间室的空气返回至蒸发器;
微腔结构,使经由所述风扇吹出的空气不通过所述各个间室而返回至所述蒸发器;以及
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制冷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制冷风道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腔体内,
所述微腔结构由所述蒸发器腔体和微腔腔体之间的间隔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回风风道和所述微腔结构的接合处,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三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回风风道的位置,所述第四位置是能够关闭所述微腔结构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向伟吴伟徐德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