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及其施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6818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所述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其中所述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所述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且所述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

A special base fertilizer for rice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及其施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以及该专用底肥的施肥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包含有价值的养分和有机碳的天然补充剂,农作物秸秆通常被纳入可持续农业的土壤中。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的掺入对农业产生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养分利用率和保水率,改善土壤结构,减少侵蚀风险。秸秆还可以减少所需的氮肥用量。因此,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土壤退化,保持土壤肥力,并促进集约化农业系统中的作物生产。然而,秸秆还田会带来一系列农业问题。例如,秸秆还田会干扰农作物的种植并抑制水稻前期的生长。这可能是由于秸秆还田后,大部分养分供应都支持秸秆分解,而不是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水稻容易出现缺氮现象。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及其施肥方法以缓解秸秆还田后秸秆腐熟对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水稻早发生根、返青分蘖以及产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解决现有技术中秸秆还田后秸秆腐熟对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促进水稻早发生根、返青提前、有效分蘖增加以及产量的提高。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的施肥方法。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所述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其中所述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所述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且所述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使用该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的施肥方法,包括:在秸秆还田的田地种植水稻,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三次,包括底肥、蘖肥和穗肥,其中底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蘖肥为尿素,穗肥为尿素和钾肥;全生育期三次施肥总氮量和总钾量均为195kg/hm2,总磷量为97.5kg/hm2,具体施肥方法如下:底肥:在移栽水稻时向稻田撒施底肥,底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50%,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底肥中的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施入后将底肥与土壤混合均匀;蘖肥:移栽7天后施用蘖肥,蘖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30%;穗肥:水稻幼穗三期时施入穗肥,穗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20%,钾肥的总量为所述总钾量的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水稻的施肥方法根据水稻需肥高峰期进行分次适量施肥,改进施肥方法、用量和配比,将施肥量和氮配比定量化,且氮在各个时期的配比合理,减少了肥料施用次数及用量,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还保证了养分供应充足,较好的满足了水稻全生育期的生长需求,提高了产量;2、本专利技术在水稻三个不同生长关键时期进行施肥,及底肥、蘖肥和穗肥,底肥以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为主,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通过合理的搭配,能缓解前期微生物与植株的争氮现象,促进秸秆腐熟和水稻前期生长,也能保持肥效持久,能确保幼苗生长所需营养充足,促进幼苗返青快和早发生根;蘖肥是移栽7天后进行,此时是水稻需肥的一个高峰期,重施尿素能促进幼苗早分蘖,提高有效穗数;穗肥施用尿素和钾肥能确保水稻中后期营养需要,促进抽穗快而齐,防止后期早衰,提高结实率和抗倒性,从而提高产量;3、本专利技术严格控制用量配比,提高稻田秸秆平均腐解速率,减少了秸秆还田后秸秆腐熟对水稻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促进水稻早发生根、返青提前、有效分蘖增加以及产量的提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该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其中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且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的施肥方法,包括:在秸秆还田的田地种植水稻,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三次,包括底肥、蘖肥和穗肥,其中底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蘖肥为尿素,穗肥为尿素和钾肥;全生育期三次施肥总氮量和总钾量均为195kg/hm2,总磷量为97.5kg/hm2,具体施肥方法如下:底肥:在移栽水稻时向稻田撒施底肥,底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50%,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底肥中的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施入后将底肥与土壤混合均匀;蘖肥:移栽7天后施用蘖肥,蘖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30%;穗肥:水稻幼穗三期时施入穗肥,穗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20%,钾肥的总量为所述总钾量的50%。本专利技术中的蘖肥和穗肥均直接撒施在浅水层土壤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速效铵态氮肥为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速效铵态氮肥为碳酸氢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速效铵态氮肥的含氮量≥17%;更优选地,速效铵态氮肥的含氮量为17.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底肥中还含有磷肥和钾肥,底肥中的磷肥选用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中含P2O5,且P2O5的含量为16%;钾肥选用氯化钾和/或硫酸钾,氯化钾和硫酸钾中含K2O,且K2O的含量为6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蘖肥和穗肥中尿素的含氮量≥46%;更优选的,尿素中的含氮量为46%。本专利技术穗肥中的钾肥选用氯化钾和/或硫酸钾,氯化钾和硫酸钾中含K2O,且K2O的含量为6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秸秆还田量为4500kg/hm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底肥、蘖肥和穗肥的使用量是根据秸秆还田量配比的,每4500kg秸秆还田施用的总氮量为195kg/hm2,总磷量为97.5kg/hm2,总钾量为195kg/hm2,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秸秆还田的量进行调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氮、磷和钾分别按照N、P2O5和K2O计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中所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场购买得到。实施例1: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包括碳酸氢铵和尿素,其中碳酸氢铵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20%,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底肥中总氮量的80%,且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还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其中所述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所述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且所述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所述氮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其中所述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所述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且所述底肥中总氮量、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


2.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秆还田下的水稻专用底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秸秆还田的田地种植水稻,在水稻整个生育期施肥三次,包括底肥、蘖肥和穗肥,其中底肥包括速效铵态氮肥和尿素、磷肥和钾肥,蘖肥为尿素,穗肥为尿素和钾肥;全生育期三次施肥总氮量和总钾量均为195kg/hm2,总磷量为97.5kg/hm2,具体施肥方法如下:
底肥:在移栽水稻时向稻田撒施底肥,底肥中氮素的总量为所述总氮量的50%,速效铵态氮肥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20~60%,尿素中氮素的含量为所述底肥中总氮量的40~80%,底肥中的总磷量和总钾量均为97.5kg/hm2,施入后将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碧林汤计超李志翔郝瑞琦许凤英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